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北宋小丫鬟 > 90100(第25页)

90100(第25页)

nbsp;nbsp;nbsp;nbsp;所以,梅县尉年前再怎么费劲也没用。

nbsp;nbsp;nbsp;nbsp;梅县尉被抓,包娘子六神无主,她找温娘子,温娘子不会理会她,锦娘自然也是不会,这样的案子若是沾上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nbsp;nbsp;nbsp;nbsp;“这可如何是好?”包娘子实在不知晓怎么办?

nbsp;nbsp;nbsp;nbsp;申知军当然得在钦差过来的时候就把案子处理了,甚至于掘地三尺,梅县尉平日和衙门里的兄弟处的不错,遂让家仆带着这几年攒下的两千贯找人疏通。

nbsp;nbsp;nbsp;nbsp;这个时候锦娘也只能和已经选官别处的严推官的家人走动一二了,这严推官自己去别处做官,他家娘子儿女都在吴县,严家娘子极会打理,锦娘也时常上门取经。

nbsp;nbsp;nbsp;nbsp;况且她家幼女和筠姐儿年纪相仿,没有申五姐那般年龄差距大,锦娘也会带着孩子来交际一番。

nbsp;nbsp;nbsp;nbsp;对于严家而言,县官不如现管,严推官虽然还是官身,可去别处做官了,吴县有蒋羡在,她家自然也愿意交好。

nbsp;nbsp;nbsp;nbsp;严推官娘子正和锦娘说起田亩的事情:“若是官身还好,若是你们不在跟前儿,有些豪强占田,恐怕还要吃上官司。”

nbsp;nbsp;nbsp;nbsp;“姐姐说的是,我也这般想。”这也是锦娘当初只愿意买两顷地的缘故,耗费不算多,又能够有一笔固定的收入,然而当时因缘际会买了三顷地,只能好生打理。但若是买的多了,就恐怕被人占着,毕竟还有人比你的官更大呢。

nbsp;nbsp;nbsp;nbsp;然而这盐、茶叶、酒、醋、明矾、乳香,都禁榷了,是由官府垄断的,普通人是无法允许经营的。

nbsp;nbsp;nbsp;nbsp;甚至商人很少大老远去经商,因为“拦头”太多,每过一个拦头,就收一次税,不划算。

nbsp;nbsp;nbsp;nbsp;严推官娘子面授机宜:“我们原本从秦凤路来吴县上任时,贩运枣子、胡桃还有一些杂货过来吴县卖,抵了川资。若是日后你们去别处,也可以贩卖些吴县生丝绸缎去卖,如此路费也不必出了。”

nbsp;nbsp;nbsp;nbsp;“您说的是。”锦娘之前就想过,但当时蒋羡说吴县什么都有,也就没有再想了。

nbsp;nbsp;nbsp;nbsp;严推官如今有桑田果园这些经济作物,倒是经验许多,二人又说了一番话,方才告辞。

nbsp;nbsp;nbsp;nbsp;等从严家出门,筠姐儿道:“娘,那严小娘子认识的字还没我多呢。”

nbsp;nbsp;nbsp;nbsp;“那你与她一起玩什么呢?”锦娘笑问。

nbsp;nbsp;nbsp;nbsp;筠姐儿笑道:“我们玩推枣磨,她家还有泥人儿,磨喝乐。只不过,她老说她家谁谁谁最好,女儿不服气。”

nbsp;nbsp;nbsp;nbsp;“过几日春天了,咱们就去放风筝,好不好?”锦娘道。

nbsp;nbsp;nbsp;nbsp;筠姐儿重重点头。

nbsp;nbsp;nbsp;nbsp;又说二月底,梅县尉官卑,送的两千贯起了作用,人被罢官去职,他出去之后把包娘子还有几个妾都卖了,拿到手的钱只带着有身孕的妾室跑了。

nbsp;nbsp;nbsp;nbsp;女牙人正上门替锦娘送钗环过来,这是锦娘把以前她的旧首饰重新炸了一下送给习秋的陪嫁,听她说起梅县尉卖包娘子说要卖去娼门,如此能卖的多些钱,让她处理。

nbsp;nbsp;nbsp;nbsp;锦娘即便不喜欢包娘子,也是觉得这梅县尉还真不是个东西,遂对那牙人道:“你替那包氏许个良家好人吧,也算是积德了。”

nbsp;nbsp;nbsp;nbsp;那女牙人笑道:“不消您说,我也会的。”

nbsp;nbsp;nbsp;nbsp;锦娘一愕,欣慰的很,大抵只有女子才能体会女子不易,所谓物伤其类正是如此。

nbsp;nbsp;nbsp;nbsp;第99章

nbsp;nbsp;nbsp;nbsp;春天到了,锦娘把毛皮衣裳都洗好收好,筠姐儿和宁哥儿的皮袄都做的大些,可以继续穿两三年都不成问题。

nbsp;nbsp;nbsp;nbsp;厚被褥拆洗、薄被新装,家里人都忙的紧。

nbsp;nbsp;nbsp;nbsp;正好锦娘又把筠姐儿身边新来的那个丫头派去厨房学厨艺,将来等她出嫁时,身边有个娇杏擅长针线,再有个丫头擅长厨艺,还有会管庄子的范四,也算是凑成一套班子了。

nbsp;nbsp;nbsp;nbsp;但爹娘准备的是爹娘的,日后能不能驾驭这些人,还得靠筠姐儿自己。

nbsp;nbsp;nbsp;nbsp;习秋和范四便在春天成婚,屋子在刘豆儿他们隔壁,但范四要跟范庄头管着庄子,遂几日回来一回。习秋已经把头发束上去,平日管着筠姐儿房里的两个丫头,对筠姐儿愈发关心。

nbsp;nbsp;nbsp;nbsp;那厢县衙有新的主簿过来,之前蒋羡说新主簿四十多,实则已经五十岁了,然而也不算老。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他带着老妻儿子一起赴任。

nbsp;nbsp;nbsp;nbsp;锦娘则先让橘香做了一匣子玫瑰酥饼,又备下鱼虾三篓、一幅猪脚、两匹彩缎过去。

nbsp;nbsp;nbsp;nbsp;倒不是她准备贵的,而是温娘子也差不多只准备这些,她也不能太超过。

nbsp;nbsp;nbsp;nbsp;那新来的主簿娘子年岁也五十多岁,人称何太太,她家倒是讲究,回了自己一匹海棠红地龟背纹的尺头、一端小绫、半头羊、点心两盒、鲜果三盒。

nbsp;nbsp;nbsp;nbsp;阿盈正在底下纳着鞋底,她不禁道:“娘子,何家太太家里只有一个儿子,何衙内南京做监生,那衙内听闻家中正房去世了几年,所以她们家倒是清静。”

nbsp;nbsp;nbsp;nbsp;南京国子监并非现在的江苏南京,而是河南商丘,而现在的南京这个时候叫江宁府。

nbsp;nbsp;nbsp;nbsp;“如此倒好。”锦娘也就放心下来了。

nbsp;nbsp;nbsp;nbsp;温娘子照例替何家接风,锦娘还去吃了一顿饭,后来她又请何太太过来用饭,二人方才说上话。

nbsp;nbsp;nbsp;nbsp;何太太见锦娘身穿锦衣罗裙,头上珠翠环绕,行事大方,已经有了三分好感。酒过一巡,又见她知书达理,谈吐文雅,养出来的儿女过来问安,都似金童玉女似的,何太太忙拿出表礼来。

nbsp;nbsp;nbsp;nbsp;锦娘笑道:“怎么好偏了您的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