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因太阳在此地于夜间出现,被当地人引为奇观,朝廷故而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县城,并命名为不夜城,寓意没有夜晚的意思。
光武帝刘秀复国后,因不夜城临近东海,多次发生海啸,淹没了不夜城。
城中许多百姓害怕这种大自然的力量,都西迁到了昌阳县,不夜城因此逐渐荒废,被光武帝并入到了昌阳县。
昌阳县,乃汉高祖刘邦在世时,所置,属胶东国,县治昌阳城初称昌乡城。
到了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31年)时,封刘邦八世孙刘宪为昌乡侯,昌乡县也因此变为了侯国。
同年,昌乡县不但更名为昌阳县,昌阳县也从胶东国划归东莱郡。
昌阳侯刘宪在位三十年,因犯事而被免去爵位,国除。
昌阳县自此成为东莱郡治下的县城,不再是侯爵的封地。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东海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海啸,狂奔的海水将整个昌阳城夷为平地。
唐高宗李治无奈之下,只能将活下来的百姓西迁至莱阳城。
这座跨越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名城,也最终淹没在奔腾不息的海水之中。
直到李存勖建立后唐后,才重新修建了昌阳城。
此时,在昌阳城东部的大海上,有两名青年正带领一队人马,击溃了由倭人组建的海盗集团,正带领数艘渔船返回岸边。
这两名青年正是吴起与太史慈。
“哈哈,不愧是吴先生,真乃妙算无双。让我们扮作渔民,果然抓住了这些比泥鳅还滑的倭人贼寇!”渔船之上,太史慈长吁一口气的朗声说道。
原来近一年的时间,徐州与青州的东部沿海,多次发生倭人乘坐大船,劫掠东海的渔民或是直接靠近岸边,突然登上海岸,抢劫沿海渔村的各种暴乱事件。
因为沿海的守军主要驻扎于各个大城之中,如琅琊县城,海西县城,海曲县城等大型城池之中。
而城外的渔村则并没有守军,倭人海盗就是看中了这个弱点,只抢劫沿海的渔船,一旦大汉的官军闻讯而来,他们立刻上船逃跑,大汉的沿海官军完全没有办法。
这一年,整个东海之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许多渔民因此丧生于倭人的屠刀之下。
原本吴起效仿幽州沿海建造工厂的制度,也因此备受冲击,产量下降了不少。
这一年的时间,吴起只是加大了沿海的防守力度,却并没有主动出击,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的军队并不擅长海战。
虽然这些倭人的海盗并非统一的势力,而是分成无数势力,他们之间也会自相残杀。
但是却极擅长海上作战,他们的海船甚至比如今徐州的海船还要高级。
在陆地上他们不是徐州军的对手,但是他们秉承着打不过就跑的想法,一旦登上海船,那完全是徐州的军队望尘莫及,只能看着敌人远遁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