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为了稳住僚族百姓,才许诺给他官职?
“太子殿下,不知想让罗窦任何官职?”罗窦思绪万千,打算先问清楚做什么官再说。
李承乾看罗窦如此谨慎笑了笑,就是要他这样的人才,小心翼翼,心思缜密。
“这官职在朝中不存在,但是孤可以上书陛下,给你求这么一份官职。”
不存在?
这下罗窦更迷惑了,一个不存在的官职?
难道是闲置的官职吗?
还是大唐朝中官职已经满了,为了安置他,所以设立一个新的官职?
李承乾也不打哑谜了,笑着说道:“孤打算你任招安使。”
“招安使?”罗窦微蹙眉。
确实没有听过这个官职,但字面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没错,就是招安使。”李承乾正襟危坐的笑着说道:“顾名思义,便是招安那些在大唐不同的僚族,平息祸乱,能够让大唐安居乐业。”
僚族并不是一个族人的称呼。
而是无数的族群的统称,例如洞僚、乞僚、葛僚、夷僚、蛮僚等等。
洞僚就属罗窦这一支。
光洞僚族人就有十万之众,可想而知所有僚族加起来有多少。
据贞观元年统计,僚族有十余万户,人数甚至达到了百万余。
李承乾看罗窦沉默不语,他叹息着道:“罗窦,你要知道如今大唐需要休养生息,虽然大战没有,可与僚族争斗不断,这相当于是内耗,本可以和睦相处,朝廷也能够给到他们相等的待遇。”
“为何一定要刀兵相向呢?”
说到这些的时候,都感觉到了惋惜。
毕竟李承乾带着一千多年后的思维来看待如今,一千多年后他们全都是华夏百姓。
可在此时却如此内耗严重。
他也调查过针对僚族的平乱,平均下来每天双方死伤都超过十数人。
百余万人要是全部加入大唐,这对大唐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发展大唐最缺的就是人口。
有了人口,才有经济不是。
罗窦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看着小小年纪的太子殿下如此的忧国忧民,多愁善感,他知道面前这位太子殿下未来一定是好皇帝。
“太子殿下,罗窦愿听吩咐。”
闻言的李承乾瞬间喜笑颜开,拍了拍罗窦的手背道:“好,罗窦。孤总算没有看错你,孤第一眼看见你的时候,就知道你肯定是有一番作为之人。”
“孤在这里向你保证,招安使这个官职一定会落到你的头上,另外会在兵部的名下设立招安司,给你三个官职,只要你认为可行的,都可以入招安司为官。”
这已经是很大的权力了。
也就是罗窦可以安排三个僚族人进入招安司,培植自己的势力。
李承乾非常清楚大唐官场:()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