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呢。
不是做不好,而是纯属偷懒。
李承乾被砸了也不生气,看着地上那些奏折上都印着红戳戳,忽然笑了。
“父皇,儿臣这方法难道不是加快了处理奏折的速度吗?”
“哼,速度倒是快了,可质量呢?就这三个字,谁能看得懂?”李世民暴怒道。
李承乾则是不急不缓的弯腰捡起了奏折,放在龙案之上叹息道:“父皇,儿臣自然明白身为帝王要恪尽职守,可每日呈送上来的奏折大部分都是废话,老生常谈。”
“就拿弹劾儿臣的奏折来说,来来去去那几个理由,都没有些新鲜的。”
“不是说儿臣权力过大,就是说儿臣年纪太小,也不想想儿臣这般岁数的成就,那些大臣有几个能做到的。”
一番话说的在场三省官员脸红脖子粗的。
内心都在盘算,自己跟李承乾相比,好像确实比不了。
除了跟着太上皇和陛下建立了大唐,比诗词李承乾是大唐的诗仙级别,文人的楷模。
比赚钱,人家富可敌国,产业遍布全大唐,更是朝着西域发展。
唉~
这群人头更低了,都不敢跟李承乾对视。
李世民都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接李承乾的话,但这也不是懒政的理由。
“那你说说,这三个字是何意?”
等着李承乾将这三个字意思说出来,李世民在好好的教训他。
可不料李承乾却道。
“回禀父皇,这个‘阅’字,代表着儿臣已经看过这本奏折了,可这大臣通篇废话,所以儿臣也懒得去评价,盖一个章已经算对得起他辛苦写的这些字了。”
“至于‘准’字,当然是大臣们提出的建议,儿臣觉得可行,那就可以实施。”
“‘否’顾名思义,那就是大臣提出的建议给予否定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很明了,做样子的奏折,可以完全不看,甚至可以打回门下省,让门下省官员去教育写这奏折的官员,闲来无事就上奏,什么屁事都要父皇说,这不是浪费父皇处理朝政的速度,拖慢整个大唐走向富强的时间嘛?”
“浪费父皇宝贵的时间不算,还浪费了纸张,这等官员考核的时候就要给差评,升官肯定是无望了,儿臣都想着是不是应该将写奏折算进官员考核之中去。”
额
李世民愣住了,听着李承乾的解释,他还认为是胡闹。
可最后一句话,彻底让李世民反应过来。
那些奏折好像是他下令让门下省送过去的,他自己之前批复的奏折都是门下省已经审核过的,自然没有那些废话的奏折。
,!
特别是三省的官员,听见李承乾说要将上奏折加入官员考核,冷汗都出来了。
那大唐的官员,恐怕留不下几个了。
李世民自然也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想到是自己给了李承乾太多的压力了,毕竟对方才十一岁,每日看那么多奏折,他都看不过来,更加别说李承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