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针叶林,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片绿色的呼吸。高耸的云杉与冷杉如一排排沉默的哨兵,枝干挺拔,树冠交错,遮蔽了大半天空。林间的光影斑驳如旧日织锦,风从遥远的山谷吹来,在枝桠间盘旋穿梭,发出悠长而低哑的呼啸,仿佛某种早已被遗忘的咒语,仍在这片原始大地上回响不止。
太阳正缓缓西沉,那轮橙红色的天体像一枚被冷锻打磨过的铜盘,从厚重的云层缝隙中斜斜照射下来。光线在树干与厚厚的地衣上拉出一条条细长而神秘的影子,将整个营地投进一种肃静而略带凛冽的暮色中。偶尔传来几声林鸦的鸣叫,在沉寂的林海中如裂帛般尖利,又迅速被无边的寂静吞没。
队伍已在这里驻扎两日,因为赫利在翻越一段石坡时扭伤了脚踝,李漓决定停下来修整。这里没有马,也没有驯化任何家畜的部落,至于为什么没有轮子,现在李漓明白了,因为这里的人们不喜欢定居,以至于原始到没有道路的概念!在这个交通完全靠走的世界里,脚受伤就等于要别人抬着走了。白日里,他们搭起简易营帐,用鹿皮和藤条扎出遮雨的顶篷,孩子们则在林地边缘收集松球与蘑菇,一边玩耍一边帮忙。傍晚时分,女猎手们升起篝火,将风干的鹿肉串在骨签上炙烤,火焰在针叶与松脂的助燃下噼啪作响,烈焰跳跃,炽热中带着木香与松脂的甘冽气息。
鹿肉的香气很快在营地中弥漫开来,与林中潮湿的苔藓、腐叶、树皮和隐隐冒头的菌类气味混合,构成一曲关于生存的气味交响。火光在每一张面孔上跳跃,映出疲惫、沉思,也映出几丝久违的安宁。远处,林鸦再次鸣叫,但这一次,它听起来不再是孤独的叫喊,而像是在提醒这群旅人:夜将降临,而他们,仍在路上。
营地里渐渐安静下来。雪橇犬趴伏在树根边,尾巴微动,像是在梦中追逐无形的猎物;赫利靠着树干包扎脚踝,仍旧嘟囔着自己的倒霉;蓓赫纳兹用长针缝补一只撕裂的皮靴,一边不忘训斥两个偷吃蘑菇的小孩;乌卢卢坐在火边,小心翼翼地把一块鹿肉递给李漓,脸上满是献宝般的神情。
火堆在暮色中燃得格外亮,驱散着林中蠢蠢欲动的寒意,也为这群流亡者带来一丝短暂的温暖与庇护——就在这无边的针叶林腹地中,在世界边缘的幽深处。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伊努克的神色渐渐有了变化。她是图勒人,习惯于冰原、鲸脂与雪光,但在这片幽暗深邃的林地里,她那双原本为捕猎而生的冰冷眼睛,开始学会解读人心的隐秘波动。伊努克在思考,就这样跟着一个男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冰雪世界,自己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起初,伊努克只是模糊地察觉:蓓赫纳兹、赫利、阿涅赛与李漓之间,有着某种说不清的牵连。语言不通或许会让交流不畅,但女人的第六感从不需要词句,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她们嗅得出彼此的靠近,也察觉到那些不经意的注视与触碰——像林中的狼,总能闻出别的狼是否靠近了自己的领地。
伊努克坐在火堆旁,双手握着那柄用鹿骨缠饰、镶着铁刃的鱼叉,目光扫过那些女人,心里泛起一丝酸涩,却不露声色。她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观察。她也看着李漓。他的眼神,在她们身上游移时,总带着一种温柔的包容。那不是猎手的眼神,而是某种能聚拢人心的东西——像山谷能汇集溪流,也像高树能为飞鸟停栖。当然,那一夜伊努克和李漓的实质关系,让伊努克刻骨铭心,久久不能释怀。
李漓不属于图勒人,也不属于这片森林,但他身上有一种奇异的稳定力量,仿佛不管前方是山火还是雪崩,他都能带着人活着穿过去。伊努克知道,他与那些粗暴、占有、动辄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图勒猎手截然不同。他的眼里藏着远方的光——一种她从未拥有,却忍不住靠近的东西。伊努克明白了:在李漓身边,独占也许只是幻想,生存才是真理。而分享庇护所,远比争夺拥抱重要。
伊努克站了起来。冷风吹动她的发辫,鲸骨的饰物与林风碰撞,发出细碎的响声。她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目光里不再是观察,而是一种沉静的决意。她决定,不再只是个沉默的追随者。
那天黄昏,天色如一幅正在慢慢褪色的油画。太阳像一枚缓缓熔化的金币,挂在遥远的针叶林天际,余晖透过云杉与冷杉交错的枝桠斜洒而下,在林地上织出一张金与影交错的静默网。光线在火堆边、人脸上、鹿皮帐顶上轻轻滑过,把整个营地镀上一层仿佛跨越时代的沉静金辉——仿佛此刻不属于某一个时辰,而属于大地的永恒片刻。
李漓与格雷蒂尔正蹲在一块平整的雪橇木板上,比划着如何用削尖的骨钉与湿润的鹿皮,加强滑板两侧的受力结构。格雷蒂尔嘴里叼着一截藤绳,手上沾着树脂,一边用肘部比划着弧度,一边咕哝道:“这片林子附近,地瘠人稀,鸟都嫌弃,真不适合建殖民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漓笑着摇头,顺手将一块骨片敲入预留的孔位,轻声答道:“那是你眼光太短。我们显然绕过了文兰的主航道,误打误撞来到一片还没名字的大陆——但你没发现吗?越往南走,地气越暖,资源也越丰富。”
“可这里原始得一塌糊涂,”赫利一边擦手一边笑,“别说城镇了,连像样的农田都没影子。要真搞殖民地,还得从头教他们怎么种地、织布、盖屋子,干脆开个文明学校得了。”
格雷蒂尔撇撇嘴,将藤绳吐到一边,抱怨道:“我们真是背着十字军的命,干起了诺亚的活儿。荒野开荒,文明播种,连一杯像样的酒都喝不上。”
就在这时,一只炙热的手指轻轻拉住了他的袖口。李漓回头,只见伊努克站在身后,身上还沾着微微松香的烟味,长发在风中轻轻飘动,额前贴着一枚细小的雪花纹骨片饰物。她神色平静,眼神却凝如寒星。
“漓……我们……结婚。”伊努克的汉语仍旧带着图勒人特有的音节断裂感,但那语气却如冬季猎人放出的第一箭,不容退缩,也没有迟疑,“现在。”
李漓怔了一下,微风正掠过林顶,带起一串松针簌簌作响。他目光中浮起一丝意外的波澜,但随即平息,仿佛潮水退去。他没有笑,也没有玩笑地调侃,只是郑重地与她四目相对。那眼神里,有理解,有感激,也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敬意——他知道,这就是北地的方式。
没有长辈之命、没有礼官之誓、没有围观者的掌声,但这一句“结婚”,是伊努克全部情感的释放,是她对李漓的信任和倚靠,是她对未来的押注。李漓被这种纯粹的感情所震撼,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说不出的话尽数藏于那一刻的动作中。
于是,在这深林暮色与篝火交错之地,他们举行了一个简朴却庄严的结合仪式——不属于任何宗教,也不符合任何文明之规,而是来自图勒人祖先记忆深处的一种传承。那是一场用冰雪与海洋铸就的婚约,不需要祭司,不需要戒指,不需要誓言,只有火焰、石头、土地与风为证。他们没有布置场地,火堆本身就是圣坛;他们没有穿戴礼服,鹿皮与雪痕便是仪容。他们没有言辞华丽的祝福,只有彼此静默而深刻的凝视。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伊努克脱下雪靴,赤足走向火堆。她从自己的兽皮袋中取出一枚鲸牙雕饰,雕刻着海浪、猎舟与风眼的纹样,那是她从卡纳克废墟中拾回的遗物,代表着已逝族人的祝福。她在火堆旁的湿地上,用骨刀挖出一小块浅坑,双膝跪下,将鲸牙缓缓放入坑中。
风吹起伊努克的发丝,她闭上眼,低声念出一段古语,语音如冰川裂缝中涌出的泉声,时断时续,却带着一种安稳的节奏,那是古老图勒部族的祝词。
接着,伊努克从腰间解下一条早已发旧却织工精巧的腰带,由狐皮与鲸筋交缠而成,曾是她母亲亲手为她所织,如今已被她视作成女成年、成猎者的象征。她将腰带捧在掌心,走到李漓面前,用尽量清楚的汉语说道:“你……我……一起……永远。”
李漓没有立刻说话。他从腰侧缓缓抽出那柄陪伴自己走过半个世界的铁匕首——那是“奥丁之怒号”在安托利亚启航时的标配武器之一,无名无号,却陪他度过无数生死。他将匕首横放在手中,然后用双手托起,将这匕首回敬于伊努克。这一举动,无需语言,已表明一切。
风缓缓静了下来,仿佛天地都在屏息。篝火中,一根松脂枝条轻爆一声脆响,火星跃起,又缓缓归于灰烬的余热。
伊努克仰头望着李漓,眼中映着火光与星光,忽然,她轻声吟唱起来。那是一首古老的图勒语古谣,语调苍远奇异,低沉中带着回响,仿佛风在千年的雪谷中流连,又像冰层深处忽然苏醒的记忆,哀婉却温柔。
那歌讲述的是一对伴侣在极夜的暴风雪中走失,四周是黑暗、寒冷与沉默。他们靠着彼此心跳的回音,一步步在风暴中找回对方,最终并肩踏上归途。没有光,没有方向,只有心跳,像一簇从未熄灭的火种。
李漓听不懂词意,但旋律如一道从极寒之地吹来的风,拂过他耳畔,带着一种从未听过却本能共鸣的力量。他伸出手,按在伊努克的胸口,感受到她心跳有力、沉稳。伊努克也伸出掌心,轻轻贴在他的胸前,触碰着那颗带领众人穿越荒野的心。
两人闭上双眼,在火光与风中,静静聆听彼此的呼吸与心音,那是一种比言语更深的连接。此刻,世界静默如雪,大地仿佛屏住呼吸,针叶林在风中颤动,似在低语。夜空遥远而肃穆,祖灵若隐若现地俯瞰着林梢,如同在古老神话中见证誓约的神只。
仪式结束时,天边的残阳像最后一道神明的眼神,将余辉撒在李漓与伊努克身上。那光芒温暖,却也遥远,像来自极北之地的注视。
伊努克轻轻抬头,看向李漓。她的目光中,多了一层温柔的光泽,但其中仍藏着北地野狼的警觉——她不是屈从,而是选择。从此,她是他的妻子——按照图勒人的方式。没有誓言,却有火;没有戒指,却有信物;没有欢呼,却有风与雪作证。这一刻,他们成为夫妻。没有誓言,但有回响。没有神殿,但有风与火、心与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