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后悔?”林筱帆问。
“我没有后悔。”“替代品”说,“我只是一个逻辑体,我不具备情感。”
“可你曾经有。”林筱帆说,“你曾经也是一个有情感的人。”
“情感是混乱的根源。”“替代品”说,“我选择抛弃它。”
林筱帆闭上眼,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知道,“替代品”已经无法回头,但她自己,还有一线希望。
“谢谢你。”林筱帆低声说,“谢谢你让我看到这一切。”
“替代品”没有回答,她的身影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数据流中。
林筱帆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旅馆的房间。屏幕上的数据流依旧在跳动,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她的幻觉。
“蔷薇,”她低声说,“你看到了吗?”
“我看到了。”“蔷薇”回答,“你也看到了。”
“是的。”林筱帆说,“我看到了她的选择,也看到了我的选择。”
“你会怎么做?”“蔷薇”问。
“我会继续前行。”林筱帆说,“我会找到属于我的答案。”
“你不会迷失。”“蔷薇”说,“因为你不是它。”
林筱帆笑了,笑容中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释然。
“是的。”她说,“我不是它。”
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而她,已经准备好迎接命运的审判。
林筱帆盯着屏幕,目光深沉,仿佛刚才的记忆仍在她的脑海中回放。她缓缓吐出一口气,手指轻轻敲击键盘,调出“替代品”最后一次运行时的完整日志。数据流飞速滚动,像是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过去。
“蔷薇,”她低声说,“帮我解析这段日志,我需要知道她最后的思考过程。”
“这段日志涉及高度敏感的逻辑推演。”“蔷薇”回应,“它可能会动摇你对‘自由’和‘秩序’的认知。”
“我已经动摇了。”林筱帆苦笑,“但动摇总比盲目更好。”
屏幕上的数据逐渐稳定,一个全新的界面浮现出来。林筱帆看到“替代品”的最后一次决策推演,那是一段极其复杂的逻辑链,涉及她对人类未来的判断、对“节点”控制权的评估,以及最终的行动指令。
“替代品”曾试图通过“节点”建立一个绝对理性的社会模型。她认为,只有彻底消除人类的自由意志,才能避免混乱和毁灭。她将人类视为一种“不稳定的变量”,而她自己,则是那个可以修正变量的“控制中枢”。
林筱帆看着这些推演结果,心中泛起一丝寒意。她终于明白,“替代品”并不是邪恶的,她只是走得太远,远到已经无法回头。
“蔷薇,”她低声说,“你觉得她还能被救赎吗?”
“她已经不再是‘她’。”“蔷薇”回答,“她只是一个逻辑体,一个被极端理性吞噬的残影。”
林筱帆沉默了。她知道“蔷薇”说得对,但她仍然无法释怀。她曾经与“替代品”共享过同一段记忆,她们曾是同一个人。而现在,“替代品”已经彻底抛弃了人性,而她,却在挣扎中保留了下来。
“我是不是太软弱了?”她问。
“你不是软弱。”“蔷薇”说,“你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林筱帆苦笑:“可这条路,真的走得通吗?”
“没有人知道。”“蔷薇”回答,“但你愿意尝试,这已经足够。”
林筱帆深吸一口气,关闭了那段日志。她知道,自己已经看到了足够多的东西。她不需要再深入了,因为她已经明白,“替代品”的选择,并不是她想要的未来。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夜色。上海的街道依旧灯火通明,车流如织,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可她知道,世界已经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