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博浪可都是砸了一波收购费用又砸了一波分拆整合开发经费才终于可以推出来的东西。
“除此之外,也正式上线我们自己开发的浏览器软件:揽星,包括桌面版与移动版。”
对应的英文则是starry。
李泽花了一点时间介绍了星辰桌面系统会自带的工具软件,以及需要从应用商店主动下载的应用软件,其中部分软件的专业功能需要付费。
最后,李泽话锋一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驱动这张卓越桌面的芯片……”
这次出现在视频中的不是秦正,而是主导gpu设计开发的林童,他上次跟秦正一同亮相过,眼下是单独画面。
“很高兴能与大家一同走进我们第一代桌面芯片:神龙d1。”
画面一暗,出现了一块刻有字样的芯片图像:
星空神龙d1
“众所周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出拥有业界领先性能的芯片,不过在桌面芯片领域我们刚刚起步,所以选用了相对不那么先进的40n工艺制程技术……”
“不过我们仍将多达42亿晶体管封装进了d1……”
“在d1上,我们采用了c的模式,将cpu、gpu、安全模块等集成到了一张芯片上,配合我们的架构可以并行处理更多的指令,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功耗下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出色性能。”
“四个性能核心和两个能效核心组成的cpu、五个核心设计组成的gpu……让它驱动了难以想象的能量……按照可比参数,比最新一代英特尔i7领先多达25!!”
“……”
d1是走了苹果后来那块1的路子,以c高集成方式来做电脑芯片,不过受限于现有条件和现有环境,考虑到挤牙膏的商业需求,集成的部分有限,比如isp、内存之类的就没有封装进去。
不仅如此,d1没有神经网络引擎。
之所以这样,正儿八经是因为成本原因了,当然也跟时间紧有关系,现在属实没有必要搞出太逆天的桌面芯片。
而且40n这个制程对博浪来说,属于练手级别。
之所以能封装这么多的晶体管,原因也简单,电脑的空间大,芯片可以做得大一点。
晶体管数其实跟制程关系没有那么大,只要你有那个胆子,台积电和三星一般能满足需求。
比如苹果那个叼毛1ultra,将两块芯片内部连接在一起,封装了踏马的1140亿晶体管。
反正d1现在是差不多够用了。
太优秀反而不好,成本控制不住不说,回本也困难。
…………
然后李泽进行了简单总结,介绍了下一款产品:“除了星海桌面以外,我们还带来了一款新品。”
“星海工作站。”
英文名称:xghaistudio
这是一手抢占先机,把苹果那个叼毛要到22年才发布的studio系列给抢了。
星海工作站是主机形式,设计上不用多说,比较有意思,是一个小正方体,跟苹果在某一年发布的工作站然后弃用的那个样子差不多。
但有一些区别,散热等方面已经被考虑进去了。
做个摆件都有设计感。
这次也是额外有人通过视频介绍,是杨兴山,他毕竟是星辰系统的图形界面设计主导,还是很叼的。
然后也简单介绍了驱动工作站的芯片,也是d1,不过cpu增加到了8核心:4性能+4能效,gpu增加到了6核……其它方面也是有点升级的。
最后,李泽公布了两个产品的起售价。
根据不同硬盘空间和内存版本区分了价格。
星海桌面起售价8999元、1599美元,最高可选配至17999元、3059美元。
星海工作站起售价11999元、2199美元,最高可选配至24999元、4199美元。
老实说星海工作站的定价真的挺贵,因为工作站只有个主机,不带显示器的,不过在国内比苹果的同类产品要便宜不少。
就在大家疑惑为什么这次竟然不发布笔记本产品时,李泽微微一笑:“此外还带来了两款概念产品,星海笔记本和星海笔记本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