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0章
“况且,现在的情况是不只陕西干旱,整个北方都有可能爆发旱情,朝廷哪里有那么多粮食赈济?”
“说到底,陕西还是得想办法自救。”
延安府知府马如蛟面色有些发苦道:“藩台,这自救又该如何自救?”
“整个延安不说颗粒无收也差不多了,百姓们现在就靠朝廷以工代赈的那点粮食过活了,如果旱情继续加剧的话。。。。。。”
马如蛟现在真是有些欲哭无泪。
原本,他好好做他的福建路御史,谁知吏部一道任命就让他来了陕西,还是延安府知府。
从七品御史,一步就到了四品知府,那绝对是祖坟冒青烟了。
但,马如蛟现在宁愿不做这个延安知府。
张耀采看向马如蛟道:“马知府,延安的旱情最是严重,按照朝廷的政令,像这种地方,最好是将当地百姓尽可能的迁移出去。”
“辽东?”
马如蛟开口问道。
张耀采点头:“不错,正是辽东。”
“按照辽东巡抚毕自肃所说,辽东那边的旱情并没有那么严重,且地广人稀,足以容纳足够的人口。”
“再者,就算是地里的粮食产量上不去,百姓们也还可以进林子寻吃食。”
“这。。。。。。”
马如蛟有些为难:“藩台,愿意迁移的百姓,早就已经迁移走了,还未离开的,都是故土难离,还请藩台明鉴。”
张耀采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不走?不走留着等死吗?”
“陛下下了严旨,陕西必须加大向辽东移民力度,这不是商量,是国策,那些赤贫无依、田亩绝收之民,留在陕西只有等死,这是朝廷给他们的一条生路!”
“尔等要加派干员,深入乡里,宣讲移民之策,告诉他们,去了就有活路,有地种,有饭吃,若。。。。。。若仍有愚民恋土不肯离,必要时,可强令迁移,此事关乎陕西大局,关乎朝廷大计,不得心慈手软!”
在场的一众知府、知州尽皆起身施礼道:“下官等遵命!”
张耀采见没人再起什么幺蛾子,神色也舒缓了下来,看向众人道:“还有一件事。”
“朝廷推行新政,鼓励工商,各地官办、民办之纺织工坊如雨后春笋,棉花的需求量,远超你我想象,辽东、宣大之兵需棉衣,北直隶、山东、河南乃至南直隶之工坊需棉纱,海外贸易,棉布亦是大宗,然,各地棉花产量,除河南、山东稍好,余者皆不足,此乃天赐我陕之良机。”
右布政使张国锐精神一振,忙道:“阶泰兄的意思是。。。。。。?”
“扩种!必须再次扩大棉田面积!”
张耀采的语气很是坚决:“陕北旱情最重,许多土地颗粒无收,与其让百姓守着薄田饿死,不如引导他们改种耐旱的棉花,官府可提供棉种、传授技艺,并作保,待棉花收获后,由官府牵头,按市价统一收购,绝不让百姓吃亏!”
同样是从都察院,来陕西担任庆阳府知府的王国瑚闻言,面露忧色道:“藩台,就算是棉花耐旱,所需水量虽比粮食少,但若完全无雨,亦难成活。”
张耀采一挥手:“水的问题,可以尽量的去解决,布政使衙门不是已经命各地以工代赈,组织百姓修缮水利,挖掘沟渠嘛,难道一点水都存不下?”
“棉花需要的水量,可是比粮食少多了,与其用有限的水去种植粮食,不如去种植棉花,用棉花从其他地方换取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