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7章
每次出海,都会为户部和内廷带来巨大的收益。
就算朱由检想放开,户部也不愿意。
待十数驾马车来大通桥码头,一艘官船已经等在了泊位上。
毕自肃也没有摆什么二品高官的架子,亲自邀请一众商贾和工坊主登船。
“诸位先辛苦辛苦,等船到了天津,换上海船就好了。”
相比庞大的海船,这种运河上的沙船空间还是有些太过逼仄了。
李裕英等人也都受宠若惊,忙道不敢。
待众人上了船,毕自肃将几人领到了船舱。
“诸位都没去过辽东,可能对辽东不是很了解。”
“本官就先和诸位说说。”
船舱内的几人也都认真聆听。
。。。。。。
船只一路前行,待过了通州,岸边就传来了热火朝天的号子声。
毕自肃等人也出了船舱,来到了甲板上。
“毕抚台,您以为这铁路能够盈利吗?”
京里王氏几炼钢坊的东家,王敏德站在毕自肃身后,拱手问道。
毕自肃转身看向身后几人,笑着捋须道:“这个问题,你们应该问你们自己才是。”
“诸位都在京城经商或是开设工坊,京津两地的生意往来情况,你们可比本官清楚。”
李裕英面色严肃道:“以李某看来,京津铁路盈利是必然的。”
接着,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惋惜之色:“就是可惜,京津铁路现在不允许我等商贾入股,所投入的银钱,全都来自银行贷款。”
李裕英这话顿时引起了其他人的附和,尽皆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毕自肃轻咳一声:“咳咳。。。。。。诸位,铁路的事,本官倒是挺家兄提起过。”
“按照铁路司和户部的核算,朝廷修建铁路总体上是亏本的。”
“像是京津铁路这样能够盈利的铁路,毕竟是少数。”
“京西铁路这样亏本的铁路才是多数。”
“盈利的铁路,会有人想要投资,不能盈利的呢?朝廷总不能将盈利的都交给旁人,将亏本的留给自己吧?”
听毕自肃如此说,众人也都明白了朝廷的意思。
看了一会儿岸上正在施工的铁路,毕自肃又对几人邀请道:“好了,外面风大,诸位还是随本官进船舱吧。”
。。。。。。
与此同时,紫禁城,文华殿。
内阁也终于收到了王来聘的奏本。
温体仁在看过之后,对坐在自己对面的来宗道问道:“来部堂,对王来聘的奏本,你怎么看?”
“首辅,朵甘和乌斯藏的法王、土司进京朝贡,应该是和王来聘在朵甘的一系列动作有关。”
“或是王来聘的动作过大,引起了这些人的警惕之心,这才联合进京,重新恢复朝贡。”
温体仁微微颔首道:“那礼部和鸿胪寺就先往年的旧历办吧,至于说目的。。。。。。应该是没有那么单纯,礼部要有所准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