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父知道,凭自己的这点族兵,根本不可能是已经复辟即位的卫献公所率的卫军对手。
老谋深算的孙林父祭出了绝招:向晋国求援,条件是愿率孙氏全族及其封地戚邑归顺晋国。
晋平公一看,哟,天上掉大馅饼了,戚邑那可是世界闻名的重镇啊,有人来降自己还送了这么一大块肥沃的土地,这当然是好事了。
晋平公下令接收戚邑,交派军队驻扎。
赵武大惊,他知道这本是卫国家事,晋国老早就应该管管了。但作为诸侯联盟盟主的晋国,居然是以接受贿赂的形式管卫国这样的大事,实在不妥。
但是国君已经下令了,他作为执政卿大夫,只能按照国君的意图办。于是,赵武分派军队守戚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卫献公也是气昏了头,国土居然被臣子送人了?好你个孙氏,不把你灭了,寡人不姓姬姓丫去。
卫献公立即组织军队,全力进攻戚邑。
戚邑此时名义上虽然是晋国国土,但那是刚接受了卫国卿大夫孙林父的贿赂得来的。赵武虽然派兵驻守,那也只是有限的一点兵力。
赵武更没想到,卫国居然还举重兵来攻打戚邑。结果,没有防备的戚邑很快被卫军攻破,负责守卫的晋军将领不幸战死。
不管如何,卫献公攻打已经属于晋国国土的戚邑,那是对晋国的极端无礼。
赵武虽然不希望自己执政下的晋国靠这样的手段获得国土,但你卫国居然敢出兵惹我强晋,那是不能坐视的。
尤其是晋平公发怒了,这位自觉得可以在江湖上露露脸了的晋国国君,自即位以来还没有多少表现机会,现在你卫国来惹事了,这还不赶快教训教训?
公元前547年6月,在赵武主导下,以晋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于澶渊组成,大家盟誓后出兵讨伐卫国。
小小的卫国哪里是对手?很快联军一口气攻占了卫国的懿城,并将懿城赠给孙林父。
卫献公慌了,他祭出的绝招便是投降求和,派出宁喜和北宫遗两位重臣去见晋平公。
结果晋平公再次重重收受了孙林父的贿赂后,命令将卫国的这两位大夫给关押收监,理由是宁喜弑君,这样大逆不道的卫国大夫必须处理。
可怜了另外一位大夫北宫遗,北宫遗哪想到,自己作为一国使者居然遭受关押坐牢之罪?
消息传到卫国,卫献公急了。他流亡国外十二年,好不容易回了国,最需要依靠的便是象宁喜、北宫遗这样的重臣,结果手头两大重臣被晋国人给抓了起来。
怎么办?
卫献公也算是重情重义,他决定亲自赴晋国请罪。
卫献公认为,不管如何,现在自己是卫国名正言顺的国君,国君出面做小,低头认错,主动请降,然后要求你晋侯放了寡人的两名臣子,这点面子总是会给的。
但令全世界的诸侯目瞪口呆的是,晋平公抓人抓上瘾了,听说卫国国君卫献公又送上门来了,高兴万分:“给寡人抓了起来!要让各诸侯看看,敢跟寡人做对的,就是这个下场。”
赵武真的很郁闷,这位国君实在是胡闹。他想去劝谏,但他想了想,还是算了吧。
赵武相信,自然会有人劝谏国君的。晋国有一大把贤人良臣在。自己作为中军将,必须要让国君相信自己与国君是始终同心的。
赵武没想到的是,晋国的贤大夫们还没行动,中原诸侯联盟的列国诸侯们对晋平公的胡作非为看不下去了。
齐国国君齐景公、郑国国君郑简公相继亲自赴晋国,为卫献公求情。
但是,令大家郁闷的是,这两位国君大道理小道理讲了一大通,晋平公就是不放人。
理由还是那个理由,这个卫侯,居然敢挑衅我晋国,这事必须要严肃处理。
是的,晋平公还没杀过任何一个诸侯,难道他想杀一个诸侯玩玩?大家都很担心。
终于,有一位叫张三的晋平公宠臣也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偷偷去见了齐国人,为救回卫献公一事出了个主意。
齐国人听后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还是传话给了卫国人,权且死马当活马医医看。
卫国人已经没了主意,此时听齐国人的传话,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当良策使用了。
什么良策?
赶紧送礼!
晋平公最:()春秋晋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