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瞬间让众人回归理智,他们纷纷点头。
“对!高兴还太早了,先看看化肥的实际效果,再来决定怎么推广!”
“快快快,开始称量!”
在场众人迅速投入工作,测量员们手持各种工具,在专家的带领下,率先走向试验田的对照组。
这一片农田完全按照传统种植方式耕种,没有施加任何化肥,是所有数据的基准。
因此,最先测量它的产量,再与实验组的数据进行比对,才是科学且准确的做法。
由于建国初期没有先进的电子秤,测量仍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斗量。
测量员们熟练地用斗将麦粒倒入木桶,计数员则用算盘记录每一次装满的数量,旁边的老秤负责最终精确称重。
“第一斗!”
“第二斗!”
“第三斗!”
……
在烈日炙烤的大地上,三合屯的村民和农科院的专家们屏息静气,等待着那决定龙国未来农业走向的关键数据。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唯有风吹过田野的“沙沙”声,和测量员们手中算盘清脆的“吧嗒”声,交织成一种令人心跳加速的旋律。
“报告!无任何条件影响的对照麦田产量已确定!”
计数员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嘹亮。
“三亩总产量共计六百斤!平均亩产两百斤!”
话音刚落,三合屯的村民们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
“嘶——”
两百斤的亩产,已经比他们平日里辛辛苦苦劳作得来的产量高出不少了!这可是在没有施肥、单纯依靠天时地利的情况下种植出来的粮食啊!
而另一边,农科院的专家们却并未流露出太大的惊讶之色,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微微颔首,仿佛这个数据早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在建国初期,农业技术尚未完全普及,绝大多数农田的亩产只有一百六七十斤左右,若是遇上天灾,甚至可能连百斤都不到。如今能达到两百斤,固然值得高兴,但他们更关注的,是接下来那些施用了化肥的试验田的表现!
徐阳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心里很清楚,今天的结果,将决定龙国未来农业的走向。
时间仿佛放慢了流速,每一个计数员报出的数字,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终于,第一块试验田的测量结果出来了——
“报告!单一施加氮肥组实验麦田产量已确定!”
“共计一千九百六十三斤!平均亩产四百一十七斤!”
“什么?!”
这一刻,村民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亩产四百斤?!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还未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下一条数据又接踵而至——
“报告!单一磷肥组实验麦田产量已确定!平均亩产四百一十六斤!”
紧接着,深埋磷肥组、混合施肥组等实验田的测量结果,也一个接一个地报了出来——
“报告!混合施肥组实验麦田产量已确定!亩产五百零六斤!”
“嘶——!!”
此刻,不仅是村民,就连农科院的专家们也都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他们有想过化肥会带来增产,但谁能想到,增产幅度竟然如此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