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主的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农业服务站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迅速布满了乡镇的每个角落。
为了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教民如何科学种植,农官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历朝历代都有过类似的尝试,但这一次,国主显然是下了大力气,将农田服务站直接开到了乡镇一级,甚至深入到每个村庄、每一片土地之间。
这些农官不再是象征性的存在,而是具有实实在在作用的技术指导人员。
他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种植技巧,更是确保全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改革。
这一波农业改革的规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庞大数倍。
全国数以万计的农业服务人员,肩负起了培训和普及农业知识的重任。
他们首先在农科院进行系统的学习,接受专业的培训,确保每一位农业服务人员都能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农业问题,迅速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指导。
与此同时,胜利化肥厂也加快了科研步伐,尤其是针对试验田的情况。
东北的试验田是这场农业革命的先锋阵地。自从使用了徐阳提供的化肥后,试验田的小麦长势异常喜人,远远甩开了对照组的小麦。
农科院的科学家们难掩激动的笑容,看着这片金黄的麦田,他们知道,这不只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实实在在的、关乎龙国农业未来的成功。
“胜利化肥厂产的化肥,的确是有效的!”
一个接一个的实验数据证明了这一点。甚至比沃克帝国的化肥效果更好,肥性更强,表现出惊人的效果。
试验田中的小麦,已经成了他们心中最为珍贵的存在,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可能为四万万龙国人带来温饱。
这种时候,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片麦田之中,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们的使命,工作卖力而无怨无悔。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徐阳虽然没有时常亲自去试验田,但他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眼前的成果,继续着胜利化肥厂的进一步扩展。
钾肥、复合肥以及各类农药的生产工序陆续被攻克,生产线也在有序地搭建起来,开始了初步的生产。
与此同时,徐阳并没有忽视农业发展的其他关键要素——先进的农业作业机器。
他深知,要想农业快速发展,仅仅依靠化肥远远不够,机械化作业才是提高产量的另一重要途径。
为此,他迅速启动了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那些可以由龙国现有工业基础制造的简单农业机械,比如拖拉机,交由其他军工厂负责生产。
但对于像收割机这样的复杂机器,徐阳没有选择外包,而是在胜利化肥厂旁边专门建立了一个农机厂,亲自主持这些大型农业机械的制造。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徐阳预定的方向前进,欣欣向荣。
全国的农业改革风起云涌,各地的农民或许还在习惯性的低头劳作,仍旧依赖天时地利,祈祷着今年少一些灾害,能有一个好收成,度过一个稍微安稳的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