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色越来越亮,那场烧毁一切的大火终于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被一一熄灭。
而在大火还没有被彻底熄灭的那一刻,南宫泽就已经冲进了那早已变成灰烬的破屋!
眼前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木炭灰烬,上方的建筑更是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钟就会轰然倒塌!
“舒儿!舒儿!”
尽管心中早就有所猜测,可看着眼前的一片灰烬,南宫泽还是觉得心如刀割!
轰轰隆隆的一声巨响,上方的木板眼看就要砸下来,却是一个身影猛的上前,一把将他拉出。。。。。。
深夜,裴景之独自坐在书房中,烛火微弱,映照着案头的奏章与密信。他手中握着一支朱笔,却迟迟未落。心中思绪翻涌,如潮水般难以平息。
温轻语推门而入,见他这般神情,便知他心事重重。她轻步走到他身后,将一件披风披在他肩上,柔声道:“还在想太后的话?”
裴景之缓缓点头,语气低沉:“她在试探我,也在试探我们的底线。”
温轻语在他身旁坐下,轻声道:“她终究是个聪明人,知道若没有你,新政难以推行,而她也难以稳住朝局。但她更清楚,若你掌握太多权力,她便难以掌控你。”
裴景之轻叹:“所以她才提出‘摄政’之位,既想拉拢我,又想试探我的野心。”
温轻语望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那你打算怎么回应她?”
裴景之沉默片刻,终是开口:“我不会接受,但也不会彻底拒绝。我要让她相信,我仍会是她最可靠的臂膀,却不会成为她的枷锁。”
温轻语轻轻一笑:“你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权臣了。”
裴景之摇头:“我不是权臣,我只是想让这个国家,不再依赖命运,也不再依赖某个帝王或太后。”
温轻语握住他的手,目光坚定:“那我们就一起走下去。”
裴景之反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彼此的信念。他们都知道,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
翌日,朝堂之上,太后再次召见裴景之,询问他对新政的下一步计划。
裴景之恭敬答道:“臣以为,如今各地虽已设立自治议会,但百姓仍需引导。若朝廷能派遣‘政教使’前往各地,教授百姓识字、算术、律法,让他们真正学会自治,新政才能真正落地。”
太后微微颔首:“此议可行。但人选需谨慎。”
裴景之拱手道:“臣愿亲自选拔,并派遣得力之人前往各地。”
一旁的老臣皱眉:“裴大人,你若亲自前往各地巡视,朝廷事务又该如何处理?”
裴景之淡然一笑:“臣可分派不同之人,分赴各地。朝廷事务,亦可由太后与诸位大人共同决断。”
太后目光微动,似乎在权衡利弊。
最终,她点头:“好,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
裴景之再次拱手:“谢太后信任。”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太后虽未完全信任裴景之,却也不得不依赖他。而裴景之,也在一步步推进新政,将权力从旧贵族手中,逐渐转移到百姓手中。
散朝之后,裴景之走出皇宫,天色已晚,寒风凛冽。
温轻语早已在宫门外等候,见他出来,便迎上前去。
“怎么样?”她低声问。
裴景之微微一笑:“太后已经同意派遣政教使。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人真正成为百姓的老师,而不是朝廷的耳目。”
温轻语点头:“我明白。我会亲自挑选人选,确保他们不会被旧势力影响。”
裴景之看着她,眼中满是信任:“有你在我身边,我才敢放手去做。”
温轻语轻笑:“你这是在夸我吗?”
裴景之嘴角微扬:“我一直都在夸你。”
两人并肩而行,踏雪而归。
然而,他们并未察觉,暗处,一双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他们的背影。
……
数日后,第一批政教使被派往各地。他们之中,有温轻语亲自挑选的年轻士子,也有无名暗中安排的江湖义士。他们带着新的理念,走进村庄,走进城镇,教授百姓识字、算术、律法,也教授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