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气氛瞬间活络起来,碗筷轻碰的叮当声,长辈关切的絮语,电视里隐约传来的晚间新闻背景音,暂时冲散了那点紧绷。
曹子豪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排骨入口即化,酱香浓郁微甜,是记忆里最熨帖的滋味。
他偷偷瞄了一眼父亲,曹哲文正慢条斯理的吃着虾仁,偶尔用手机查看着什么,神情似乎被食物的热气熏染得柔和了些许。
窗外,城市华灯初上,家属院里稀疏的路灯亮起,却挡不住远处高楼LED巨幕变幻的霓虹光影。
对面楼栋传来邻居家孩子练习钢琴的断续琴声,夹杂着不知哪家电视播放的激昂歌声。
楼下桂花过于甜腻的香气,混合着各家各户飘出的饭菜香和汽车尾气的淡淡味道,构成了这2013年向阳家属院黄昏的复杂气息。
这就是曹子豪的十四岁宇宙,一个被父辈的期望、祖辈的溺爱、智能手机的推送、游戏世界的召唤……那个无形的“家长控制”所共同定义的、科技感与烟火气交织的日常。
他咀嚼着软烂的排骨,舌尖尝到熟悉的安全感,心里那点因英语单词带来的阴霾,暂时被游戏的诱惑驱散。
一切都熟悉得像手机桌面上固定的APP图标,仿佛会永远这样运行下去。
而在 十栋一楼一号的空气,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配方。
滚烫豆油在厚重铁锅里翻腾的浓烈焦香,新鲜黄豆被石磨碾碎后散发的、带着大地腥气的清甜浆味
面粉在高温下迅速膨胀、定型所释放出的、令人心安的谷物烘烤气息。
这些味道霸道地交织、蒸腾,像一层滚烫的、带着油烟的厚茧,紧紧包裹着十栋一单元这间被岁月熏染得发暗的屋子。
它们是生活的底色,也是生存的烙印。
吴欣怡坐在自己靠窗的小书桌前。书桌是老式的、刷着暗红色油漆的三屉桌
桌面上铺着一块边缘磨损起毛的透明软玻璃板,下面压着几张泛黄的旧照片、课程表和一张抄满了席慕容诗句的便签。
窗户开着,外面就是家属院窄窄的、停满了老旧自行车和电动车的过道。
桌上泾渭分明:左边整齐地码放着初二课本和厚厚一摞《五年中考三年模拟》
一本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红蓝黑三色笔迹交错,密密麻麻如同作战地图
右边则是她小小的“精神避难所”——几本封面磨损的小说和漫画叠放着
最上面是一个屏幕裂了些许细纹的国产智能手机,屏幕还停留在某网络小说阅读APP的章节页面
一个素色的硬壳笔记本,封面贴着一枚小小的羽毛贴纸
里面是她工整誊抄的歌词和偶尔流露的、带着“45度角仰望天空”式忧伤的随笔
还有一个磨掉了漆的铁皮铅笔盒,盖子内侧的动漫贴纸已经卷了边。
她正对着手机屏幕上一道复杂的动态几何题皱眉,手指在布满细小划痕的屏幕上滑动、放大着图形,试图找出隐藏的辅助线
窗外传来电动车防盗锁“滴滴”的鸣响,以及不远处小街上扩音器里循环播放的“特价鸡蛋,十块钱三斤”的嘈杂叫卖。
“囡囡——”
母亲吴秀芬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浓重的油烟味和挥之不去的疲惫感
布帘子被一只粗糙的手撩开,吴秀芬探身进来
岁月和辛劳在她脸上刻下了比同龄人更深的沟壑,眼角的鱼尾纹深刻得如同刀刻,常年的烟熏火燎让她的皮肤显得黯淡粗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