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
百济和倭国的百万俘虏役力投身其中。
在宇文恺马鞭沾盐水的赶工下,工程进度比预计的提前了一年。
“都是陛下谋划无双,未雨绸缪,臣只需监下工即可……”
宇文恺神情轻松,把所有功劳都推到皇帝身上。
这么些年来。
陛下给他的恩典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在其内心深处。
无时无刻都记得天子的好。
认定了皇帝就是他此生的伯乐和贵人。
“你也无须自谦,这种千年大工程,能主持修建的人还真是凤毛麟角。”
“对了,役力减员情况如何?”
宇文衍坐下泡茶,一边笑问。
“回陛下。”
“虽然监工颇为严厉,但却保证他们吃饱肚子。”
“倒下之人十之二三,大多是水土不服,身体有疾者。”
“还有少数不服管教的刺头,臣下令上了脚镣……”
对于运河工地的情况,宇文衍很清楚。
宇文恺最多也就是拿沾了盐水的马鞭抽打一下那些眼露仇恨的刺头。
虐待俘虏役力的状况一直未曾发生过。
“那就是说尚存役力六七十万,不影响后续河段的开凿。”
宇文衍原本想着,修完通济渠,能剩四五成就不错了。
“是的,陛下。”
“臣准备让役力休息两月,明年开春后扩建京城至黄河的漕渠。”
汉武帝时。
由于渭河水浅、沙深,难以行大船。
且河道蜿蜒曲折,航程达900里。
于是派齐人水工徐伯主持开凿漕渠。
从长安城西北引渭河水,自西向东。
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在临近“渭河入黄”处连通黄河。
全程300里,大大缩短了沿渭水河道入黄的航程。
漕渠不但用于漕运,还给沿线土地提供灌溉水源。
可谓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