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说法,舌绽莲花,字字珠玑。
但见:
天花乱坠,曼陀罗纷飞似雪,香风拂面;
地涌金莲,九品金台次第开,光耀大千。
三乘妙义阐发精微,显密圆融;禅道真谛契合自然,空有不二。
法会之中,诸佛菩萨眉间放光,罗汉比丘心花怒放。
释迦颔首,燃灯微笑,药师合掌,地藏称善。
三界众生,闻此法音,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如痴如醉,似梦似醒,各得法喜,共沾法益。
世尊法音渐歇,龙华会上金莲渐隐,曼陀罗花雨也缓缓停息。
诸佛菩萨仍沉浸在方才的妙法之中,眉间白毫犹自闪烁着悟道的光明。
见众人默然,世尊复又开示:"既已说法,当说修行。修行之道,从凡夫至佛果,历经诸劫,方证菩提。"
法音刚落,龙华树下顿现无量光明,照彻十方世界。
世尊道:"比丘修行,首重戒律,清净身心。持戒如护明珠,不令染尘。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若能精进不辍,断见思二惑,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
此时,一位比丘起身合掌问道:"世尊,修罗汉道需经多少劫难?"
世尊答:"罗汉道者,需断三结——身见、戒取、疑。此三惑如三座大山,需经三大阿僧只劫方能超越。其间或遇魔扰,或堕懈怠,唯有持戒精进,方能证果。"
世尊继续道:"罗汉虽出轮回,然慈悲未圆。若发菩提心,愿度众生,即入菩萨道。初发心菩萨,需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此六度如六根巨柱,支撑菩萨道业。"
一位菩萨起身问道:"世尊,菩萨修行需历何等劫难?"
世尊道:"菩萨道者,需经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每一阶位皆有无量障碍,如贪嗔痴慢疑五毒炽盛,外道邪见扰乱,众生难度等。
世尊双手结弥陀印,身后忽然显现十重宝阶,
"一地一重天,一步一劫难。初地欢喜,如婴孩学步;十地法云,似鲲鹏展翅。其间魔障如恒河沙数,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世尊眉间白毫放光,显现十地菩萨修行境界:
欢喜地——初证法性,心生无量欢喜,然需对治我执习气。
离垢地——持戒清净,如莲出淤泥,然需对治微细烦恼。
发光地——智慧光明,照破无明,然需对治懈怠之障。
焰慧地——智慧如火,烧尽烦恼,然需对治所知障。
难胜地——善能降伏魔怨,然需对治分别心。
现前地——般若现前,照见诸法空性,然需对治空执。
远行地——超越二乘,入甚深禅定,然需对治寂灭贪着。
不动地——烦恼不起,智慧坚固,然需对治微细法执。
善慧地——说法无碍,度生无量,然需对治度生之执。
法云地——智慧如云,普润众生,然需圆满最后一品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