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三百七十章 飞天路热气球(第3页)

第两千三百七十章 飞天路热气球(第3页)

他低声喃喃:“莲未凋,灯未灭。义学之火,永不熄。”

夜风拂过,吹动他的衣袍,仿佛回应着他的誓言。

朱承志回到义学书院,已是深秋时节。院中桂香扑鼻,学子们正低声诵读经书,一派宁静祥和之景。然而,朱承志心中却并不轻松。他深知,虽然林氏已被铲除,李文昭亦被革职查办,但士族势力并未真正瓦解,他们只是暂时蛰伏,伺机而动。

他缓步走入书院正堂,只见王守仁已在此等候。王守仁见他进来,起身拱手道:“大人,福建之事已了,但士族根基未动,恐怕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朱承志点头,神色凝重:“不错。士族虽受重创,但依旧掌控地方,依旧掌控科举,依旧掌控舆论。义学书院虽得以存续,但若不进一步改革科举,打破士族垄断,寒门子弟终究难以真正翻身。”

王守仁沉吟片刻,道:“大人之意,可是要推动‘义学科举’彻底独立,与国子监、府学并列,甚至取代旧有体系?”

朱承志缓缓点头:“正是。若不能打破士族垄断科举之权,寒门子弟便永远无法与士族子弟同台竞争。若不能让义学学子真正步入仕途,义学书院便只是空谈。”

王守仁目光微动:“此事若成,士族必然拼死反扑。”

朱承志淡然一笑:“他们早已反扑,只是我们未退罢了。”

他取出一份奏折,递给王守仁:“这是我拟的《义学改革疏》,主张义学书院学子可直接参加殿试,无需经由府学、县学层层选拔。如此一来,寒门子弟便可绕过士族把控的科举体系,直接步入仕途。”

王守仁接过奏折,细细阅览,神色逐渐凝重:“此举若成,士族必将彻底失势。”

朱承志目光坚定:“那便让他们彻底失势。”

王守仁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愿为大人赴京,呈递此疏。”

朱承志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去吧。我留在书院,继续整顿义学体系,为将来改革做准备。”

王守仁拱手告辞,连夜启程。

朱承志则召集书院诸位先生,道:“自今日起,书院将推行‘义学改革’,所有学子皆可自由选课,不再受限于旧有课程。同时,书院将设立‘义学考绩’,每季度考核一次,成绩优异者可优先推荐至朝廷任职。”

众先生皆感震惊,有人迟疑道:“大人,此举是否太过激进?若朝廷不予采纳,恐怕会引来士族更猛烈的反击。”

朱承志淡然道:“若不激进,如何打破旧有桎梏?士族不会主动让权,唯有我们主动出击,才能为寒门子弟争得一线生机。”

众先生闻言,皆沉默不语,最终纷纷点头应命。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王守仁已将《义学改革疏》呈递御前。

朝会上,朱棣展开奏折,细细阅览,神色逐渐凝重。他抬头望向朱瞻基:“太子,你如何看待此疏?”

朱瞻基拱手道:“父皇,此疏所言,皆为义学书院之未来。若能施行,寒门子弟将真正有机会步入仕途,与士族子弟同台竞争。此乃强国之策,臣以为可行。”

李文昭虽已被革职,但其党羽仍在朝中,一名老臣出列,冷声道:“殿下此言差矣。义学书院设立不过数年,若骤然令其学子直通殿试,岂非乱了纲常?国子监、府学皆为朝廷正统,若让义学学子越级而上,岂非动摇根基?”

朱棣沉吟不语,目光落在张辅身上:“张尚书,你意下如何?”

张辅沉声道:“臣以为,义学书院之设,本为广开才路,若能真正选拔贤才,便应给予其应有的地位。若一味压制,只会让寒门子弟失望,士族独占鳌头。”

朱棣缓缓点头,目光深沉:“朕知此事非同小可。朕允义学书院学子可参加殿试,但须与国子监、府学一同选拔,不得越级。”

朱瞻基躬身道:“臣谨遵圣命。”

王守仁闻讯,连夜回信,将朝廷决定告知朱承志。

朱承志看完信,长叹一声:“虽未全胜,但已迈出关键一步。”

他召集书院诸位先生,道:“自今日起,书院学子皆可报名参加殿试,朝廷虽未允其越级,但已允其同台竞争。这是寒门子弟真正的机会。”

众先生闻言,皆激动不已,纷纷躬身应命。

朱承志望向远方,心中却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知道,士族不会甘心,他们必将反扑,甚至不惜动用一切手段阻止义学改革。

但他亦知,义学之火,已然点燃,再无人能将其熄灭。

“莲未凋,灯未灭。”他轻声念道。

夜风拂过,灯火摇曳,仿佛回应着他的誓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