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如龙的语气这才稍稍缓和:“小爽,你不要怪我,我也想时刻陪在你身边,可这里是京城,我不得不顾及家里的感受。”
齐爽心中越发凄凉,自己在乔如龙背后默默付出那么多年,还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想不到在他心。。。
沈墨在村寨的第三个月,生活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节奏。每天清晨,她都会在鸡鸣声中醒来,然后整理医疗站的设备,检查药品库存,接着便开始一天的巡诊工作。村寨不大,只有不到两百户人家,但分布零散,有些人家住在半山腰,有些则藏在密林深处。沈墨常常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天的走访。
她学会了用当地的方言说“你好”、“谢谢”、“多喝水”,也习惯了喝没有烧开的井水,吃最简单的饭菜。村民们开始信任她,孩子生病会主动来找她,老人发烧也会第一时间来敲医疗站的门。她不再是那个在实验室里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的实习生,而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沈医生”。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那天傍晚,沈墨刚从山里回来,正准备吃饭,突然接到张医生的电话:“沈墨,有个紧急情况,你那边有没有网络?”
沈墨连忙打开平板,连接上总部的远程系统,画面很快接通。屏幕上是林医生的脸,他神情凝重:“沈墨,我们在村寨附近发现了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的病例。”
沈墨心头一震:“什么?”
“一名从非洲回来的务工人员,三天前回到村寨,昨晚突发高烧,伴有呕吐和皮下出血。当地卫生院不敢接收,已经将他隔离。”
沈墨立刻调出村寨的人口数据,发现这名患者回来后,曾与多名村民有过密切接触,包括村长、几个邻居,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严重。”林医生继续说道,“我们已经联系了省疾控中心,但他们的队伍最快也要明天才能赶到。现在,你必须立刻启动一级防护预案,确保疫情不扩散。”
沈墨深吸一口气,点头道:“明白。”
她立刻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手套,带着体温计、采样工具和消毒液,前往患者家中。村长已经组织村民在屋外等候,脸上写满了不安。
“沈医生,他……会死吗?”一名妇女颤抖着问。
“不会的。”沈墨语气坚定,“但我们必须配合防疫措施,所有人要暂时隔离观察。”
她为患者做了初步检查,确认其体温高达40℃,皮肤出现多处瘀斑,口腔和鼻腔有轻微出血。这些症状高度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她立刻采集了血样,并用远程终端将数据上传至总部的AI诊断系统。
“初步判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系统很快给出结果,“建议立即启动隔离程序,并联系省级疾控中心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沈墨立刻通过卫星电话与省疾控取得联系,确认了下一步的处置方案。同时,她组织村里的志愿者,协助建立临时隔离区,将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统一安排到村小学的空教室中,进行为期21天的医学观察。
接下来的三天,沈墨几乎没有合眼。她每天要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采集样本、消毒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远程系统与总部的专家保持联系,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防控标准。
村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压抑。一些村民开始恐慌,甚至有人偷偷想离开村寨,被村长拦下。沈墨知道,如果不尽快稳定人心,疫情还没扩散,恐惧就已经先蔓延开来。
第四天清晨,她召集所有隔离人员,在小学操场上召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
“我知道你们很害怕。”沈墨站在人群前,声音坚定,“但恐惧不会让我们活下去,科学和团结才能。”
她耐心地向大家解释埃博拉的传播方式、防护措施以及目前的应对方案,并承诺总部的专家正在全力支持他们,只要大家配合,就一定能控制住疫情。
“我不是来救你们的。”沈墨看着众人,“我是来和你们一起战斗的。”
人群中,有人开始点头,有人低声交谈,气氛逐渐缓和。
第五天,省疾控中心的防疫队伍终于抵达村寨。他们带来了更专业的检测设备和防护物资,并对患者的血样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确认:该患者确实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但幸运的是,病毒株为低毒型,且未发生大规模人际传播。
沈墨松了一口气,但她知道,工作还远未结束。她协助防疫队伍对全村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并继续监测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整整三周过去,村寨中再未出现新的病例,疫情终于被成功控制。
那天晚上,沈墨坐在医疗站的阳台上,望着满天繁星,疲惫却满足。
她拿出林医生的那封信,轻轻翻开,目光落在最后一段:
“真正的医者,不是站在高处指点江山的人,而是愿意走进最危险的地方,与普通人站在一起的人。你已经做到了。”
她轻轻一笑,眼角湿润。
沈墨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在候机大厅里迷茫的女孩。她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也明白了“种子计划”的真正意义??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每一个生命。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山林的气息。她闭上眼,感受着这片土地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