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友抓耳挠腮地想劝劝,又怕苏曜文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回去,自己这么一问倒像是探人隐私。
纠结之时,舍友一撇眼,瞥见苏曜文手中捏着的信纸,心里一顿。
难不成,苏曜文临时改口要回去,是因为这封信?
“这是谁寄来的信啊?”舍友故意问得漫不经心。
闻言,苏曜文轻轻垂眸,不动声色将摊开的信纸合上。
舍友的问题有点难以回答。
他收起信,脑海在思考答案。
该怎么定义林小堂的身份呢?
朋友吗?
不太准确,也不够深刻。
如果当初林小堂在留级传闻甚嚣尘上的时候没有踏进班级,也就不会有他嘲讽开口,之后两人更不会成为同桌。
一切的改变,都要从两人成为小学同桌开始。
那时候太小,无法意识到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会对他的命运掀起多大的惊天骇浪。
现在回头想想,多么庆幸当初认识了林小堂。
优秀人物身上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她如一掌明灯立于孤海,是他每次置身茫茫大海丧失方向时候的指引,是他人生道路上永恒的光明。
如果没有林小堂的出现,他现在大概按着正常的流程,准备考高中,以他以往的成绩,多半是考不上的。
考不上高中的他大概会进纺织厂工作,若干年后,或许会混得一点职位,继承他爷爷的衣钵。
总之,那是一眼可以望到底的人生。
现在他踏出了另外一条道路,这完全归功于林小堂。
所以怎么能用简单的一句“朋友”来给她定义呢?
“那是一个改变我命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