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是怎么想的呢,三丫头?”
第148章看中刘家传讯刘承,探春定亲叮嘱贾环
探春没有立即作出决定。
婚嫁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她只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就算再刚强,也很难在这种事情上杀伐果断。
“老太太,容孙女回去好好思量一二吧。”
贾母点了点头,其实她是更喜欢刘家的。
荣国府的公子们全都弃武从文了,在这种时候,嫁到邬家可不是什么上好的选择。
如果邬家抱着荣国府转换门庭后资源闲置,他们家娶荣国府的女儿能占便宜的想法,那他们就打错了主意。
资源置换、利益均摊……老国公留下来的人脉资源对文官依旧有用。
大房的资源探春根本沾不上边儿,贾母也不会允许贾璋把他手里的资源人脉用到旁人身上。
就比如说元春夫妇他们求贾璋给清哥儿介绍先生,这样的小事,在贾母心里只是举手之劳罢了,贾璋帮了也就帮了。
可若元春夫妇对贾璋提出了无理要求,那贾母不用贾璋出头,她就会主动帮他把元春扫地出门,省得他难做。
探春与贾母的情谊远不如元春与贾母的情谊深,元春都没得到的东西,探春又怎么可能拿到了?
二房的资源不多,贾政那个假道学更是不可能把他手里的资源给女婿用的。
在王夫人被关起来后,贾政就有些患得患失。不把所有筹码抓在手中,他就会心慌气乱。
在这种时候,探春又能占到什么便宜?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件事,贾母才觉得刘家更胜一筹。
如果贾母真的觉得邬家无可挑剔的话,那探春她就不会听到刘家的名字了。
但是刘家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邬家豪富,刘家寒苦,两家的对照十分强烈。
在刘承中第前,刘家只是乡户人家。
贾母猜测,他们家里能供得起刘承上学,那他们家的日子或许会比去年冬天来荣国府打秋风的刘姥姥家里好过许多。
但是,就算会好过一些,也不会好过太多。
光是看刘承的衣着打扮,吃穿用度,就知道刘承他们家里并没有因为刘承中举就摇身一变,变成乡下富裕的大地主。
他们家的日子必然是很清苦的,与元春嫁的石家、迎春嫁的赵家根本没法比,贾母不确定探春是否能接受那样的生活。
但贾母也没有办法,对于探春来说,刘家和邬家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
至少她打听过,刘承和邬二公子都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人品也都还算可以,刘承不是戏本里的陈世美,邬二公子也不是五毒俱全的纨绔子弟……
探春的条件在这里摆着呢,她的选择很有限。
璋哥儿的朋友里,杨公子、孟公子他们都很年轻,但贾母连提都没有提过一嘴。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探春根本配不上人家。
人品模样全都是配得上的,但是家世身份配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