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姬安也就不拘着人在宫里无所事事了。不过,他先跑了一趟后宫去找李太嫔。
姬安单独和李太嫔商量:“太嫔可想出宫去住,或是回乡?我都可以设法安排。”
李太嫔着实愣了下,完全没想到姬安竟然会提这个。
不过,她很快回道:“那太给陛下添麻烦了。”
姬安摆下手:“也不算多麻烦,就是太嫔得换个身份。”
李太嫔却摇头说:“妾如今还为陛下做着事,也不舍得换个身份割舍这些。陛下今年不是种了棉花,妾还等着收了棉花絮衣被、织棉布。其实,妾一家也商量过今后的事。”
姬安:“哦?太嫔是怎么个想法。”
李太嫔:“全喜以前进过学,颇得夫子称赞,如今既来了京城,更该用功考学。妾想给他寻一处附近知名的书院,他这个年纪,也合适住到书院中去了。
“常胜更好办,他不愁在京中没活做,何况手里还有陛下赏的千金,便是做个什么买卖也使得。待出了宫,他们会寻处房子住下,就给全喜找书院。
“只是,妾想求陛下一个恩典。待全喜去了书院,他不在家中的时日,可以允妾的娘亲进宫来陪陪妾。”
姬安听他们都考虑得挺妥当,笑道:“既然太嫔已经想好,那便这样吧。我给老夫人特赐一块腰牌,不管什么时候,她想进宫便可进宫。让鲁常胜送她到后宫出入的宫门,使人传个话,太嫔这边再接上人就好。”
李太嫔心下感动,起身行礼道:“谢陛下。”
姬安连忙示意旁边大宫女去扶:“太嫔使不得。当初我年幼之时只身入京,在宫中惶惶不安,多亏了太嫔过问照顾。现在我有能力照顾太嫔,自当尽尽孝心。”
李太嫔想起当初,感叹一声:“妾其实也没做什么……”
姬安安抚她几句,转话题笑道:“我皇庄种了一半棉花,太嫔刚才开了口,待有了收成,我可就真送过来了。”
说到这个,李太嫔的笑容不禁变得明媚:“妾在家中就帮着纺线织布,阿娘年轻之时更是一把好手,连染色都能做得。妾必带着宫中众姐妹,为陛下织出最好的棉布来。”
姬安再和她聊过一会儿棉花的处理,就满意地离开,心里想着回去让系统推荐几本书,买了送过来。
待回到清凉殿,见上官钧已经等在殿中。
姬安吩咐过传膳,一边洗手一边问他:“军器监那边如何,余老还好吗?”
上官钧今天去了军器监视察,姬安就想起前段日子那边报过余老夏日里不太舒服。当时姬安还在系统中找出人物卡探查过,看着没什么大事,应该还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毛病。
内侍小厮们正在传菜。哪怕这殿里伺候的都算是可信之人,两人在这种时候还是会谨慎地不说太过机密的事。
因此,上官钧只道:“一切都顺利。余老先前只是苦夏,吃不好就精神不济。现在出了伏,已经好多了。”
姬安来到大盛才一年多,体感今年和去年比是热不少,热的时间还长,夏天一阵阵地下大雨。幸好入秋之后持续放晴,不然都怕影响到秋收。
饭菜上齐,伺候的人退出去,上官钧才和姬安细讲军器监的进度:“比起我们带燕似山去看的那回,现在火箭车与火箭筒全都完善好,可以进入正式制作。只是工艺复杂,做不快。我计画先给西北配上,眼下磨擦最大的还是那边。”
姬安点点头:“军队上的事情,你拿主意就好。”
上官钧给他夹一筷子菜:“总得给陛下说一说。陛下听得多了,心中慢慢能有个数。”
姬安笑眯眯地回他一筷子菜:“好,你说,我听着。”
之后一餐饭,两人就聊了聊西北军。
等撤下碗碟,姬安让人去叫鲁常胜过来。
上官钧不经意似地问:“听说陛下先前去了后宫。”
姬安:“去找李太嫔。鲁常胜伤好了要出宫,我问问她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接着就把先前和李太嫔讨论好的大致说了说。
上官钧端起茶杯,应声“嗯”。
姬安这时才突然醒过神,转头去看他,眼中含着笑:“不是,你刚问的谁。告诉你我去了后宫,没告诉你我去找谁?”
上官钧回看一眼:“陛下也没细说去找谁吧。”
说完,仰头喝茶。
姬安仔细一想,似乎也是,他出门又不需要向谁报备。就是吩咐备马时随口一句“备马去后宫”,才让旁边内侍或守值的羽林卫听去。
但想想还是憋不住笑:“我去后宫也就只能找太嫔了,不然还能找谁。这个时间,又不会是去巡视。”
上官钧:“那也不好说。万一陛下突然想起那窝长毛兔,念着去看看。”
姬安捂着嘴乐得不行:“你还真别说,这么一提,我真想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