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晟一愣:“不走了?”
齐万生:“你我留下等圣上回音,还有你手下的护卫队。只让我属下往京中送东西便好,已在大盛境内,运送的人又是边军兵士,不会有什么意外。我得先把想到的写下来,不然睡一觉恐就忘了。”
师晟只得取来文房四宝到炕桌上,再多点上一支烛。
他一边帮齐万生研墨,一边不解地问:“什么急事,还等不得我们回京当面和圣上说。”
写信送回去是走驿传,重要的事还可以要求急递。但他们回京速度就慢了,带着那么多愚人金,一天走不了多少路。
齐万生边写边说:“就是收羊毛的事。入夏剃羊毛,图国比这里晚些,通常是五月中,现在去收正能赶上。要是等我们进了京再回来,今年就要错过了。”
师晟反应过来:“你是说,直接去草原上找牧民收?”
齐万生一笑:“不然呢,难道还给图国朝廷趁机抬价的机会吗。”
他们这半年多在图国都城也不是光闲着无所事事,也在市集上打探集成了不少消息。
图国现在虽然也建有城池,但那只是在少数水土丰饶之地出现定居。其余更广阔的土地上,众多小部族依旧依靠放牧为生,图国朝廷对牧民的管理形式也更为宽松,远远没有大盛编户齐民这样细致。
因此,只要直接到那些小部族的聚齐地去收羊毛,这种小事情,根本不会被图国朝廷所知晓。
齐万生继续说:“还有,我觉得你刚才说‘大家夥都学着织’这事挺好,自己的衣服自己会上心。不过,这个明日还得和燕将军谈一谈。”
师晟笑道:“圣上要真让我们去收羊毛,正好也印证下我们画出来的那张地图。哦对了,特地留的香皂给了燕似山,你要不再向圣上讨一块。”
齐万生抬眼看他,亦是笑道:“你喜欢哪种。”
师晟扬高嘴角:“清香型,衬你。”
○●
姬安在四月十七看到了齐万生急递来的信,晚上他就拿回去和上官钧一同讨论。
“你看看这个。”刚一进门,姬安就先让洪大福把信给上官钧,自己一边洗手一边笑道,“前两日才说到把万生留在京中,他就先给自己找了份活。”
上官钧先让人传膳,再接过信展开细看。待菜上齐了,内侍小厮们都退出去,才折起放在一旁。
姬安给上官钧夹一筷子菜,一边问:“你觉得他的想法可行吗?”
上官钧也回一筷子给姬安:“陛下若想尽快让边军都穿上羊毛衣,他说的倒是个快速的法子。”
齐万生在信上说,现在正是收羊毛的时候,想和师晟一同到图国收上一圈。顺便还可修正先前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绘出的地图,以备日后所需。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直接在榷场收,很多来榷场交易的部族队伍都是赶着羊群来的。只是,既然都到了榷场,收购价格必然会被对方抬一抬。
待羊毛收回来后,分到边军驻守的各地,雇人清洗纺线。再以线的方式配给到军中,由士兵自己学织。齐万生向河关边军将领了解过,哪怕以河关边军的训练量,兵士也有一定空余时间,尤其是入冬以后。
燕家父子练兵已是练得紧的,都能够有空闲学织,别地的边军应当更不成问题。如此能比织好成衣再下发更快速地普及军中,今年冬天就能穿上。
羊毛线已经发到手里,缺保暖衣裳的兵士必会上心。加上军中所有人一起学,更能调动积极性。便是真有个别学不会的,也可自己想法雇人。
上官钧问:“依陛下看,难不难学。我只担心军中兵士不好掌握。”
姬安:“只要不追求织花式,我是觉得不难。那算是一种重复性的工作,做熟练了其实都不怎么用脑子。现在后宫里别说宫女,好多内侍也都会织。从先前办学习班的反馈来看,学不会的是极少数。”
上官钧略点下头:“既如此,那就试一试吧。”
姬安:“我担心的还是钱的问题,经费够不够。”
虽说可以省下雇人织衣的钱,但之前的清洗和纺线还需要人力。而且洗那么大量的羊毛,估计还得从别处买足肥皂团送过去,这些都要花钱。
上官钧回道:“得看能收到多少羊毛。不过,按齐万生现在的估算,如能从旁的地方省一省,还是可以挪得出这一笔。”
姬安好奇:“从哪里省?”
上官钧:“按惯例,天子三年一阅军。但新君登基,亦会检阅中央军。只是去年陛下登基是在冬至,天已冷了,我便没提。今年夏末秋初,陛下该去检阅一回,经费已预留出来。若是取消……”
姬安奇怪地问:“阅军很耗钱吗?中央军大营就在京城附近,不就是我进营区去看看,又不是别处的军队要进京。”
上官钧:“当然不只是陛下,还有群臣,通常会住两三个晚上。”
姬安:“夥食费很高?”
上官钧:“吃饭倒不是大头,主要是各处的翻新花用得多。”
姬安:“上次阅军是什么时候。”
上官钧:“两年前,我代先帝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