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钧瞥过去一眼:“那陛下也先吃两口饭吧。”
姬安一脸理所当然:“那还用你讲。”
上官钧进了里屋,让人伺候着净面洗手,身上的汗也落尽了,添上一件绵外袍。
再走出外屋,就见姬安已经盘腿坐在榻上吃上了饭,三菜一汤将榻上小案占了个满。
河清再给上官钧搬来一张小案,海晏摆上热茶。
上官钧倚着凭几斜坐,端起杯茶慢慢喝:“陛下怎么不到桌上吃,这样挤着肚子不难受?”
姬安手里捧着碗,低头看看肚子:“还好吧,没感觉……就我一人吃,到桌子那边说话感觉有点怪……”
上官钧面色有些无奈:“在这里不也是只你一人吃。”
姬安冲他一笑:“那你在那边陪坐,肯定没有坐榻上舒服嘛。”
上官钧扬下眉:“听陛下这话,可不像是来给我送钱的,倒像是来问我要钱的。”
姬安又笑了两声:“真是送钱。今日下午我和师晟聊了聊,突然发现一样能赚大钱的东西。”
上官钧:“什么。”
姬安:“糖!”
上官钧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禁不住重复:“糖?”
姬安点头:“对!就我们日常吃的糖。我不喜甜,之前都没想起这个来。先前图国使团不就爱买糖,师晟说,卜察使团也爱买糖。大司马可知道甘蔗是哪里产。”
上官钧听到这里,已经跟上了姬安的思路:“南方才产蔗,所以北边缺糖。”
姬安:“糖不像盐那么被看重,但长年吃不到甜味的地方,谁又能不喜欢糖呢。我想在榷场的朝廷交易货品中加进糖,而且量可以定得大一些,允许图国和卜察用银子买。”
榷场中的一些东西是由朝廷限量卖,比如茶叶,并且只换马。当然图国和卜察也不会吃亏,他们一样严禁民间私卖好马,拿来交换的都是骟马不算,还都是驮货的笨马。
上官钧打量着姬安:“朝廷的交易,如何是给我送钱。”
姬安:“你觉得,以我刚才的理由,能过得了政事堂吗?”
上官钧想都没想:“肯定不会一开始就同意大量运过去,会先运少量的过去试探。”
姬安狡黠一笑:“所以,这不就是机会。大司马可以做这个探路人,包下明年半年或一年的糖交易,绝对很赚。而只要证明糖好卖,后续政事堂自然就不会再卡。”
上官钧:“原来陛下就只想让我赚这有风险的第一波。”
姬安继续说:“还有个地方可以细水长流地赚。”
上官钧:“何处。”
姬安:“倭国。你让人去和倭国留学生打探,他们那里肯定也缺糖。”
上官钧目光中带上了兴味:“陛下如何得知,莫非又是看了什么不知来处的闲书。”
姬安一滞——太想赚钱,忘了先编藉口!
现编也来不及了,而且容易出纰漏,姬安只得试图向上官钧科普:“大司马可还记得倭国在哪个位置,要不要让人取地图来。”
上官钧看看他,抬手摇铃,让闻声进来的河清去取来地图。
姬安吃饭快,此时已经吃完,顺便让人把碗碟收拾下去,和上官钧一同看铺在小案上的地图。
姬安伸手滑过图国和卜察的纬度:“你看,图国和卜察是这样横着相连,两国的气候风土就差不多。”
再对比着倭国的位置,横着往大盛划:“同理,倭国就会和我们这一片的气候相差不大。”
他再往南边指:“而甘蔗,要到这么南边才能产。因此可以合理猜测,倭国不产甘蔗。他们要制糖,就和北边一样,得用粮食和甜菜。粮食首先要供吃,还要酿酒,甜菜的产糖量则比甘蔗低许多。”
最后说:“反正倭国留学生多,他们的使团也马上要来吊唁先帝,打听打听他们国内的糖价不就知道了。”
上官钧若有所思地盯着地图良久,才抬眼去看姬安:“陛下这个类比,颇有意思。”
姬安怕他在这里纠缠,继续把话题往赚钱上引:“我记得中书令说过,出海贸易的船队是由朝廷的官船带上一些民船。糖是消耗品,大司马想长长久久地赚钱,可以包一艘船,跟着官船过去卖糖。”
上官钧也就顺着他的话题说回来:“出海的船队的确是官带私,但陛下既然决定在北边榷场由朝廷来卖糖,在倭国怎么不也由朝廷来卖。”
姬安笑道:“当然是由朝廷来卖。但大司马若愿意冒风险先为朝廷一试,我想,政事堂也会同意给大司马留出这一点小特权。”
上官钧凝视他片刻,又问:“陛下真觉得,卖糖是稳赚不赔的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