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 6070(第22页)

6070(第22页)

刘彻要将朝政之事向太皇太后汇报,听从太皇太后的命令,不能违背。终于,刘彻韬光养晦,在登基六年后以年龄的优势,熬死了太皇太后,这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亲政。

至于皇太后则是向着刘彻的,基本上不与刘彻作对。

刘彻得以展开拳脚。

虽然一开始任用舅舅田蚡为丞相,但是也提拔了不少出身不好的人,有任免官员的自由,不像太皇太后还在的时候,刘彻提拔的人,都在太皇太后的要求下丢到牢狱里去了。

刘彻要扶植自己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民间寻找有才之士。】

汉文帝刘恒并没有对皇后起杀心。

不管怎么说,窦氏并没有像吕后那样大封自己娘家人为王,没有得罪满朝文武,不像吕后那样强势,而且又是一个瞎子。

留着吧,毕竟是启儿的亲生母亲。

汉景帝刘启:“……”没有想到他的母亲能强势到这种地步。

他在位时,虽然母亲也有干预朝政,但他不是母亲的傀儡,最起码的官员任免权还是有的,可以拒绝任用母亲推荐的官员,自己任用的官员也不会被母亲罢免。

他的彻儿受苦了。

这还得多亏了刘武死的早,不然太子刘彻能不能顺利登基都很难说。

真就得看刘嫖的本事了。

【刘彻为了寻求有识之士,完善了刘邦的察举制,从民间选拔人才,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举孝廉制度这样的选官制度,或直接征召有才之士入朝为官。

在这之前,想当官得先立军功,或者是有人脉关系,又或者是先成为外戚。】

秦始皇嬴政点头,察举制已经在秦朝推行了,张良就被推举为孝廉,只是张良并不买账,现在就看扶苏的本事了。

算算日子,扶苏出发有好些天了。

在驿站歇脚,准备听完天幕盘点再赶路的扶苏想到了不愿当官的张良。

如果顺利,明天傍晚就能到下邳。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颁布削藩令,引起了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七国之乱”爆发。

汉景帝废了一番功夫才平定叛乱。

刘彻提拔出身寒门的主父偃,采用了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彻底解决了诸侯王势大从而造反的问题。

那么“推恩令”具体是什么呢?为何会有此奇效呢?

在“推恩令”颁布之前,诸侯王的世袭制度是只有世子才能袭爵,其他儿子没有份。“推恩令”一出,除了世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也可以混个侯爷当当。

但是呢,封地大小没变,分一杯羹的人多了,这就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这是阳谋。

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基本上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现在不仅是世子,其他儿子也能有爵位,是很开心的事情,即便是阳谋也认了。】

汉高祖刘邦一拍大腿,连呼妙啊!

推恩令打着为子孙后代们好的旗帜,兵不血刃的解决了争端。

还别说,不光是那些诸侯王们欢天喜地地接受“推恩令”这一阳谋,就连他对“推恩令”也是十分的欣赏。

汉景帝刘启看到这里忍不住赞叹。

这个推恩令妙啊,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当即驳回晁错早朝时建议的削藩令。

但是开展推恩令还有待商榷。

天幕预警,推行削藩令会引起七国之乱,肯定是不能再进行的,要削藩还得另想办法。

或者是等天幕盘点是哪七国会作乱,最好是详细的盘点,让他知道反贼的部署,有所防备,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损失平定叛乱,亦或是提前下手。

天幕提到了“七国之乱”,应该之后会详细说的吧?

“推恩令”乍一听挺好,但是要他实施起来很有困难,最主要的是不符合当下的国情。推恩令要有效果,得等到老的国王故去,王太子即位才行。

现在各诸侯王势大,直接就反了,他又能怎么样?

再等等,等天幕多说点。

为了让彻儿能够顺利地推行推恩令,他必须先削弱推恩令颁布之时的第一代各诸侯王,为彻儿扫平障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