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在体制内吗?”她之前笑着问他,“怎么还这么积极?”
“体制内不代表不能支持艺术。”他笑着回她,“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
是啊,她不是一个人。
可她还是得自己做决定。
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是邮件提醒。
俞弦低头一看,是Pace画廊的回信。
她的心跳快了几分,手指微微有些颤抖地点开邮件。
“亲爱的俞弦女士:
感谢您对我们画廊的关注与信任。我们认真阅读了您提出的修改建议,并进行了内部讨论。我们理解您对创作自由的坚持,也尊重您对艺术的理解。
因此,我们愿意在原有协议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关于宣传和活动出席的部分,我们可以接受您提出的‘适度参与’原则,并允许您保留部分作品的自主展出权。此外,我们也会为您预留一定的创作空间,不干涉您的艺术表达。
如果您愿意接受这一修改版本,我们非常期待与您的合作。”
俞弦读完,心头一松。
他们愿意改。
这比她预想的要顺利得多。
她靠在窗边,心里却并没有立刻轻松下来。
她可以签吗?
她可以接受这个版本吗?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第一次拿起画笔时的画面。那时候,她只是想表达自己,只是想把心里的情绪、想法、记忆,用色彩和线条记录下来。
她不想被安排,不想被包装,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明星艺术家”。
但她也知道,艺术需要传播,需要被看见。
她可以适度合作吗?
她可以既保持独立,又获得一定的曝光吗?
她睁开眼,看着窗外的陈着,他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抬头冲她笑了笑。
她也笑了。
她拿起手机,给Pace画廊的负责人回了一封邮件。
“感谢你们的理解与支持。我愿意接受修改后的协议,但有几个附加条款,希望我们能进一步沟通。”
写完,她轻轻按下发送键。
阳光正好,春风拂过,院子里的花开了,香气扑鼻。
俞弦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画布前。
她重新拿起画笔,继续完成那幅未完成的作品。
生活,依旧在继续,而她,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