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覆灭女真的行动结束,已然过去了十多天。此时,朱高煦已安然回到了高丽的汉阳城之中。不仅是他,其余的新城士兵也一同在汉阳城附近安营扎寨,进行休整。
这一次的行动战果颇丰,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颇为棘手——抓的俘虏数量实在太多。如此庞大数量的俘虏,一旦管控稍有疏忽,便极有可能再生事端,对当地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朱高煦下令,让新城士兵们在这段时间全力进行镇压工作。他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监视着俘虏们的一举一动,确保不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只有等朱高燧将这些俘虏全部妥善安排好之后,他们才会有序撤离,继续执行下一项任务。在这段等待的日子里,士兵们丝毫不敢懈怠,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维持着局势的稳定。
正如先前计划的那般,朱高燧着手对众多俘虏展开细致筛选。他会先将那些对李芳远以及高丽王朝表现出过度忠心的人甄别出来。这些人,朱高燧打算把他们安置到偏远荒凉之地。如此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削弱他们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等过几年李裪长大成人过来接手这些事务。
而对于剩下那些尚有可用之处的俘虏,朱高燧则准备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为己所用。但这个筛选过程绝非易事,它涉及到对众多俘虏背景、忠诚度以及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量,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
朱高煦虽有心帮忙,却也着实无能为力,毕竟他还有诸多其他事务需要处理。无奈之下,他也只能选择留下几天,在一些关键事务上给朱高燧提供些许支持与帮助,尽量减轻朱高燧的负担,助力他更顺利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朱高燧经过深思熟虑,暂时不打算登上高丽王朝皇帝的宝座。他决定,依旧让李芳硕暂且居于皇位之上。毕竟当下的高丽王朝,在历经诸多变故后,呈现出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若是此刻让一个外族之人贸然登基称帝,局面恐怕会变得极为棘手。只需有心之人在暗中稍加挑拨,那些对本族统治心怀执念的人便可能群起响应,如此一来,战乱必将再次席卷这片土地,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朱高燧谋划着先将自己安插在国相的位置上。虽说表面上看是国相,但实际上,他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与皇帝并无太大差别。李芳硕不过是被推到台前的一个傀儡而已,这个安排无非是为了让一切看起来名正言顺些,给外界一个相对好听的说法罢了。
朱高燧心中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他深知,百姓所求不过是能过上安稳日子,有个温饱的生活。所以他计划先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力推动高丽的发展,让高丽百姓切实享受到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好处。等到那时,当百姓切实感受到在他的治理下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人心所向,他若再想要登上高丽国王的宝座,便是顺理成章之事,水到渠成,不会再遭遇过多的阻力。
以朱高燧当下所掌控的局势与实力,他若强行直接登上高丽王朝的皇位,也并非全无可能。然而,这样的举动必然会引发激烈的冲突与反抗,届时,必定会有不少人在这场权力更迭的内战中丧生。
毕竟,经过一系列的谋划与行动,如今的高丽王朝在朱高燧眼中,已然等同于自己的国家,这里的人民自然也算是他的子民。若是因自己的贸然上位而引发内战,那么无论哪一方受到损伤,实际上损耗的都是他朱高燧自己辛苦积累起来的力量。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会在这场内战中遭受巨大的损失。这种局面,显然是朱高燧极不愿意看到的。他更希望通过一种相对平稳、温和的方式,逐步实现权力的过渡与巩固,在尽可能减少伤亡与损耗的前提下,达成自己掌控高丽王朝的最终目标。
在汉阳城城南的一处静谧宅院里,朱高煦正端坐在书桌前,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桌面上,数十份文件在光影下有序摆放着。
朱高煦先是专注地将其中有关朱高燧的文件逐一看完,随后,他伸手又拿起一封由新城士兵呈递上来的报告。这几日,他沉浸在这些报告的海洋里,都快看得心生厌烦了。几乎每个小队都会呈上一些信件,如潮水般涌来。
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着实没什么实际用处,都是些凭借各队大队长的能力完全可以自行处理的琐事。然而,朱高煦心里清楚,这些报告中偶尔也会夹杂着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他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错过关键信息,从而对整体局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即便满心无奈,也只能强忍着厌烦情绪,一份份仔细查看。每翻阅一页,他的目光都透着审视与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重要内容的角落。
“嗯?”朱高煦随手又拿起一封文件,刚将文件展开放在眼前,只看了前头两行字,原本微微靠在椅背上的他,像是被什么猛地触动,忍不住一下子坐直了身体。他的目光瞬间被文件上的内容牢牢吸引,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看到几个极为显眼的字眼后,朱高煦的神情陡然变得严肃起来,原本舒展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预感到了事情的不寻常。他全神贯注地继续往下看,眼神中不时闪过思索的光芒。
看完这份文件,朱高煦并没有立刻放下,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随后,他像是想起了什么,迅速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翻找起来,把前几天的文件一一拿出来仔细比对。
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对比,朱高煦的眉头依然紧锁,他微微低下头,嘴里喃喃自语道:“这些症状看起来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啊!”声音虽不大,但在这安静的房间里,却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几分凝重与担忧。
朱高煦再次将目光聚焦在手中的资料上,资料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耿青的小队长。根据资料记载,在过往,耿青一直是个待人温和的人,与人相处时总是和颜悦色,无论是对待上级还是下属,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亲切与友善。然而,此次战争期间,他的性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屡屡表现出狂躁暴虐的倾向。在战场上,他常常不顾自身安危,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姿态投入战斗,对敌人毫不留情,甚至在对待一些小失误时,也会大发雷霆,这种巨大的性格转变实在令人费解。
除了耿青的事情,前几天呈递上来的报告中,也提及了许多类似的情况。只不过那些报告描述的问题,更多是属下变得冷漠,对任务不再像以往那般积极热情,工作时屡屡犯错,让上级不知该如何妥善处置。
起初,朱高煦看到这些报告时,并未太过在意。在他心里,只单纯地觉得这或许是个人素质方面的问题。毕竟新城士兵人数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品行端正、素质优良的好人,出现一些行为不端、做事混账的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他并未将这些情况放在心上,只是例行公事般地翻阅报告,简单批示几句,便让下属按常规处理。
然而,当他看到耿青资料上所呈现出的情绪变化幅度如此之大时,犹如一道闪电划过脑海,他这才猛然想起来,在战争过后,士兵若是受到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很可能会患上一种名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疾病。
此次针对女真士兵的行动,手段确实太过暴虐。为了杜绝后患,采取了斩草除根、一个不留的策略。这样的场景对于那些刚刚参军不久,尚未完全适应战争残酷性的士兵而言,所带来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亲眼目睹了血腥的杀戮场面,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产生应激反应似乎也变得顺理成章。朱高煦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士兵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军队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隐患,必须得想办法妥善解决。
朱高煦此时脑海中思绪翻涌,又想到了另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他深知,创伤后应激障碍所表现出的形式多种多样,绝非单一模式。就像耿青这类人,呈现出的是暴躁嗜杀的典型特征,在战场上的行为愈发极端,情绪极易失控。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会在其他方面暴露出问题。有些人会时常被噩梦缠身,在睡梦中不断重温战争的恐怖场景,从梦中惊醒后,往往冷汗淋漓,精神备受折磨。有些人则会出现选择性遗忘的回避行为,为了避免深入思考那些痛苦的战争经历,潜意识里选择忘却某些记忆片段,试图借此逃避内心的恐惧。还有些人会陷入情感麻木的状态,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表现出一种冷漠与淡然,反应迟钝,仿佛失去了感知外界的能力。更有甚者,会变得过度敏感,哪怕是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波动。
相较于耿青等人明显的易怒暴躁表现,剩下这些人的行为方式更加隐蔽,不容易被轻易察觉。朱高煦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军队情况的深入了解,深信此刻的军队当中,必然存在着这类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却未被发现的士兵。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整个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想到这里,朱高煦的面色瞬间凝重起来,仿佛有一层阴霾笼罩其上。虽说目前看来,以耿青为首的这类士兵,尚未对新城的其他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他心里清楚,这绝非小事。若不及时妥善处理,任由情况发展,往后极有可能演变成大麻烦。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就如同隐藏在军队内部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影响军队的稳定与战斗力。
朱高煦缓缓站起身来,手中紧紧握着十多份资料,这些都是他从众多报告中筛选出来的,自认为有可能是创伤后应激症表现的相关记录。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窗户边站定,窗外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却未能驱散他心头的忧虑。此时的他,大脑在飞速运转,紧张地思索着应对之策。
这件事情迫在眉睫,必须尽快解决。可当下的情况却十分棘手,短时间内,他根本无法返回新城。要是等到能够回到新城再处理,恐怕为时已晚,那些士兵的症状说不定会愈发严重。况且,回去的路途还需要乘船,在那狭小且枯燥乏味的船只空间里,士兵们每日面对单调的环境,心情会更加压抑,这无疑只会加速他们病情的恶化。时间紧迫,朱高煦深知,自己必须尽快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当前的条件下,对这些士兵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