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机也是好东西,多多益善!”
电报机没有看头,大唐的工匠仿造不了,苏尘对电磁波的知识为零。
完全搞不懂电波的产生、发射、接收的原理。
苏尘之前拆卸过无线电报机,只认识里面的电感线圈、电容、二极管,其他几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一窍不通。
电感线圈、电容、二极管能做出来,叫不出名字的零件无从下手。
尤其是那两尖针,苏尘看了半天是一点头绪也没有,猜测是电波发送和接收装置。
更别提如何设置和调节波段。
相反,最后一项奖励:手摇磁石电话机。
苏尘略懂!
磁石电话机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电子元件,抗干扰能力很强。
抗战剧中手摇电话使用的场景,实则为艺术夸张。
以铁丝或铜线作为传输介质,手摇磁石电话机最远通话距离不超过30公里。
传输距离大于20公里时,通话质量开始下降距离30公里时,只能身强体壮男子才能勉强通话。
对着送话器拼命使劲喊,对方才有可能听得清,还得天气好!
如果线路中有多个接头,通话音质损耗增加。
30公里以上因线路电阻的增加,线路已经无法完成声——电——声的转换。
多股细铜线做成绝缘线路,通话距离或可增加至40公里上下。
跨省跨市长途通话,需要中继放大电信号,且只能由人工手动操作。
手摇电话机无拨号功能,有三大部件组成。
送话器(话筒)、受话器(听筒),手摇式小型永磁发电机。
因此,摇动手柄不是拨号而是发电,向人工接线员(电话交换机)发出通话请求。
人工交换机接收到通话请求,指示灯亮话机振铃,呼叫方说出要通话的目标,接线员用塞线将呼叫方和被叫方的线路接通。
交换机则是一台带有很多插孔的中继转接台,需要单独供电。
因此所有电话用户的线路,必须汇聚到交换机,打电话时无一例外先联系接线员,所有通话由接线员接通线路。
有多少电话用户,则有多少接线孔,接线员需熟记每个线路终端的编号。
正常情况下,一个接线员可以操作五十个用户的线路转接。
如果一前一后两条线路发出呼叫请求,后来的为占线状态,只能挂断重新发电呼叫接线员。
接线员的听筒同一时间,只能接听一条线路呼叫请求,完成上一个塞线动作才能继续接待。
点对点专线通话,则无需人工转接,发电响铃接通。
“碳粒送话器……振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