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琏因对皇上和老十四行魇胜术而被关在自己居所。
处罚还没下达,愉妃哭着找上皇帝。
同时愉妃的父亲向皇上举荐了龙虎山张真人的弟子,大名鼎鼎的吴真阳,吴道长。
他愿意来皇家的白云观主持修道,并为皇上炼丹助寿。
皇上对吴道长早有耳闻,连御用清逸道长也连连称赞吴道长道术高深。
他宁可追随吴道长,甘愿让位。
与此同时愉妃前来解释,她哭得梨花带雨,先说自己对李嘉送来的布料全不知情。
只当谁随意送的贺礼,和别的礼物放在一起,那么一片薄薄的纸谁看得到?
场上那么热闹,没看到也是正常。
这说法倒算有点道理。
接着她又发誓说儿子不可能对皇上行诅咒之术。
他才十二岁,跟本不懂这些东西。
而且诅咒皇上,真要灵验,对她母子有什么好处?
“皇上想想,您越康健,我们母子有人庇护,过得越好,这么简单的道理,岂有不懂的?”
“要说行诅咒,您有点风吹草动,谁得利,谁才会做这种伤天害理之事。”
她话算戳中了皇帝的心,说得实在无可辩驳。
以她母家的实力,加上她在宫中的地位,以及十三皇子的年龄,就算有诏书,老十三也未必能坐上皇位。
这种事,就算实打实从他口袋里摸出魇胜的物品,都不一定能做数。
“陷害”在宫中是最长见的手段。
皇帝自己就是个中高手,岂有不知?
他心中本就怀疑这事的真实性,听愉妃的解释,又念在愉妃之父举荐吴道长有功,已经不想再追究下去。
他没给愉妃确切答案,只安慰她道,“你先回紫兰殿等着,朕总会有个结果给你,不必惊惶。”
这话在愉妃听来,仍然忧惧。
凤药却知晓,皇帝已打算原谅愉妃。
李仁的局白布置了,这局设得太局促,有许多说不过去的地方。
乍看,有理有据,其实经不起推敲。
愉妃母子的恩荣全系在皇帝身上,她是最希望皇帝福寿永康之人。
贵妃讨厌愉妃是实实在在预料之中,经这一次,愉妃也知道夹起尾巴做人。
对边关将士不敬,这个罪名可大可小。
全在皇上心情。
凤药低头做自己的事,如同透明,对这些事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