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这么说吧,很多父母有房子车子的,可是孩子还没有……”方卫国下意识辩驳,他身边就认识不少这样的人。
“方叔,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你就是杠精。”
方卫国尴尬,“你这小子。”
江辰微微一笑后,继续道:“经济统计所考量的基本单位从来都不是个人,而是家庭。我刚才说的,也是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
“行,当我没说。”
方卫国聚精会神,新闻假大空,普通人根本听不懂,而眼前则是他增长见识的机会。
“当刚需消失,社会上大部分生产活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进而可以顺理成章的得出一个结论,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可能不需要工作,或者说无法工作。”
方卫国眼眶瞪大,瞠目结舌,压根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
江辰不急不缓,“从供给端去看,能吸纳就业的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生产,另一个是服务。但我们是典型的生产型社会,这就意味着就业人数越多,产能过剩问题就越严重,进而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削减供给端。这件事我们以前做过,不过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的产能过剩只是局部行业,而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全社会层面的产能过剩。
这么多行业、这么多企业,很难让它们同时减产,所以‘反内卷’的口号应运而生。这个社会已经从百家争鸣时期进入到了大浪淘沙时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难度在被人为提高,目的就是让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这样一来,产能才会下降,库存得以消化,经济才有望进入新一轮的上坡路。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所以在大规模的倒闭潮里,肯定会有很多人被波及,这种社会性的阵痛,就像刮骨疗毒一般,无可避免。”
方卫国走神,头一次具象的感受到,人和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是天差地别。
“在方叔你们这一辈,奉行的是生产正确论,若是不从事生产工作,对社会就是毫无价值的。但现在,不是了。身强力壮可以从事服务业,口齿伶俐可以从事销售,能歌善舞可以进军娱乐业,但就是不能盲目的投身生产。方叔那个时代,随便开个饭店就能赚钱,可是现在,开十家有九家撑不过几个月。其实不管什么时期,不是看谁勤快或者懒惰,而是看谁能顺时而为。”
方卫国缓缓吁出口气。
“难怪你能这么成功。”
江辰不骄不躁,玩笑般道:“方叔可以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目前这种情况,躺平不是一种耻辱。在一场淘汰赛里,不被淘汰就是胜利。”
方卫国莞尔,百感交集的点了点头。
“晴晴好像有点发烧了。”
潘慧突然走过来。
“怎么回事?”
方卫国立即问道。
“我刚才进去拖了下地,看她面色不正常,摸了下她额头,有点烫。我问她。她说没事。”
“可能是昨晚淋了点雨的原因。”
江辰很快道:“家里有退烧药吗?”
“有。我去找。”
潘慧找到药,端了杯热水,给女儿拿了进去,没过一会又走了出来,满脸无奈。
“她不喝?”
“嗯。她说睡睡就好了。”
方卫国头疼。
其实不止方家夫妇,就连江辰都知道看似完美的方晴有一个缺点。
那就是不爱吃药。
打小就抗拒。
小时候可能是因为觉得药苦,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抵制。
“你去试试?”
方卫国目光落在江辰身上。
这么大的闺女,作为父亲,再随便进入房间就不太合适了。
可是他当父亲的不合适,某人一个外人,难道就合适了?
,!
“对,小江,你去劝劝。”
潘慧把药和水都递过来,压根不懂得什么叫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