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6章
左侧,是一艘只有拳头大小的舰船模型。材质非金非木,呈现出一种古老的青铜色泽,却又隐隐透出合金般的冷硬质感。它的形制极为奇特,融合了明代福船与某种超越时代的流线设计。最令人惊异的是船体核心舱室被精巧地剖开了一角,里面显露出的并非简单的船舱结构,而是一套繁复到令人头皮发麻的微型青铜齿轮组!每一个齿轮的啮合角度都精确得匪夷所思,蒸汽活塞的结构更是简洁而高效!模型底部,刻着比蚊蝇还小的八个篆书:“格物导引·枫监造”。
一股电流瞬间窜遍秦枫全身!这分明是当年“墨翟号”早期原型机微型化的验证模型!是杨开天亲自捧到他面前,眼中闪烁着孩子般光芒的那一个!那个“枫”字,是他习惯性的提笔!
右侧,则是一方石碑拓片的残片。石碑似乎曾被巨力砸断,只剩下右下角。拓印出的文字,是工整而略带风骨的开国馆阁体楷书:“。。。。。。安石公曰:帝亲降陛阶,握师手曰:‘卿归,国之柱石也!’。。。。。。军民咸睹,涕泣载道,咸谓千年一出国手,天佑大明。。。。。。”
文字在这里断裂,但那场景却无比清晰地烙印在秦枫脑海中!应天承天门外,夕阳熔金,朱元璋龙骧虎步从高台走下,抛却帝王尊严,在百官万民注视下,一把握住他的手,那一声包含欣慰与后怕的“国之柱石”,曾让整个帝国为之沸腾。。。。。。
“这些文物属于一个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阶段——通常被称为‘大航海前夕的技术大爆发’。”
一个清晰悦耳、带着职业讲解热情的年轻女声在秦枫身后不远处响起,清晰无误地传入他耳中,每一个字都如同冰锥。
“考古学家推测,大航海时代前夕,技术爆发可能达到的惊人高度。这块锦旗残片,通过残留的织物纹样和‘万师’二字推断,很可能与一位真实存在的、极其神秘而重要的技术先驱或‘帝师’有关联,但具体身份在学界仍存较大争议。。。。。。”
“再看这件青铜船模,诸位请仔细看它的内部结构!”
声音拉近了些,带着引导性的兴奋。
“这种精密的微型齿轮组和这个。。。。。。蒸汽活塞式动力结构的构思,其复杂性、前瞻性和实现的工艺水平,完全超越了当时甚至其后很长时间的主流技术认知,堪称不可思议!它代表了一种极其独特、甚至。。。。。。孤悬于时间线之外的技术路线和哲学思想。。。。。。”
声音微微放低,带上考究的神秘感。
“还有这石碑的残片,它记载的情景,大致是帝王‘降陛阶’握手相赞,这种逾越常规君臣之礼的举动,本身就惊世骇俗!而‘安石公’这一称谓的指向,以及与文中‘帝’、‘师’的关系,更是厘清这段隐秘历史人物谱系和学派传承最为关键的争议焦点之一。。。。。。”
争议?佐证?焦点?
这些原本应该属于冰冷学术领域的词汇,此刻却像一颗颗烧红的子弹,旋转着、呼啸着穿透展柜冰冷的玻璃,狠狠射入秦枫的心脏!
他伸出手,指尖隔着冰冷的展柜玻璃,徒劳地、颤抖地想要触碰那“枫监造”三个字,想要感受那锦旗布料在阳光下曾经拥有的温热。一种强烈的荒诞感和排山倒海的孤独将他彻底吞没。
是他亲手在大明的熔炉里点燃了工业时代的星火!
是他用铁与血缔造了那钢铁洪流横扫寰宇的神话!
是他为那艘墨翟号,为那无数推动时代前行的“格物造物”,打下了“枫”字的烙印!
是他接受了朱元璋那一声震动山河的“国之柱石”!
他最终选择消失于万顷波涛,试图以最为彻底的方式抹去自己的痕迹,在大海深处寻找灵魂最初的那个起点。。。。。。
结果!七百年后!他像一个游离的幽魂,在这个充满现代科技感却又陈列着冰冷“证据”的空间里,眼睁睁地看着属于自己“存在”的铭文!被当作奇谈!被供奉在恒温恒湿的玻璃水晶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