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对射程有着天然的敏感,严怀勋露出惊容,说实话,他军旅半生,还没用过可以射出8000米的大炮呢。
因此,他对发射这款火箭弹有相当大的兴趣。
为此,方文带着他进行了讲解。
“这是液压阀,顺时针转动它,发射架向下,逆时针转动它,发射架向上。这样就能调节发射角度。这个其实和火炮差不多。你可以结合它的发射数据,进行瞄准运算。”
方文将一张写有132毫米火箭弹发射预瞄公式的纸交给严怀勋,让其先熟悉一下。
严怀勋接过纸,认真观看,并在自己的记事本上不停计算着。
过了阵,他停下笔,“我不敢确定是不是对的,可能需要经过试射验证。”
方文点头,他的火箭弹发射角度和落点公式,是模拟计算出来的,到底对不对,还是要实际数据说话。
随即,他定下了3个不同射程的测试点,分别是6000米,4000米,3000米。
严怀勋按照计算公式,设定了发射角度,以及射向,向第一个目标区域3000米发射。
随着点火,导轨发射架尾部喷出大量火焰和硝烟,随后一枚132毫米火箭弹飞出,向着远方射去。
过了一阵,前方的小山坡上,暴起一团火光,是火箭弹落地爆炸了。
2名工程师开车过去查看,并用步话机汇报情况。
“总经理,距离实际目标偏差37米。”
这种偏差是可以接受的,喀秋莎火箭弹本身就不是以命中度出名,而是依靠大规模集群火箭弹袭击,以面打击来对付集群目标。
随即,方文又让严怀勋继续试射。
可接下来的发射,却出现了更大误差。
4000米的射程,偏差100米。
6000米的射程,偏差200多米。
方文不禁猜想。
看来还没有定型的喀秋莎火箭弹,在技术上是有着缺陷的。
难怪苏联这么大方,将自己的秘密武器卖给了泰山航空。
他倒是没有因此暴躁,而是寻找问题所在。
随后的一天里,方文和严怀勋一直在试射火箭弹,按照132毫米火箭弹一枚800美元的价格,一天就用掉了上万美元。
但这样做,方文也找出了其中的问题。
是苏联人给的火箭弹参数是原版参数,而实际上,这批火箭弹做出了调整,让射程从原本的8000米降低到5000米。
通过异能,方文还找出了苏联人修改的地方。
装药量减少了。
尾翼也调整过。
所以,这批火箭弹的实际数据是5000米有效射程。
但在其他方面,都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这是苏联的一种提防措施,一旦这批火箭弹被用于苏联自身,他们可以用同款射程更远的火箭弹来还击。
5000米射程的集群打击,也不是坏事。
至少这个射程内的精度更高,随即,方文开始根据新的数据推算射击公式,好形成一套泰山火箭弹发射系统射击诸元。
随后,他又制造了模拟飞机的挂式火箭弹发射导轨,对82毫米航空火箭弹进行测试。
这款火箭弹射程1000米,主要是对付空中目标,以及俯冲射击时的地面碉堡坦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