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中,方文启动机械感知观察下方。
正前方的空投靶场内,竖起了3个圆口沙包阵,直径和航母烟囱口差不多,高有3米,尽量模拟凤翔号的烟囱。
想要将炸弹投入3个烟囱中,难度是相当大的。
更别说是没有制导的炸弹。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在炸弹投放出去后,一切都是听天由命的。
但对方文来说,通过机械感知带来的异能,是可以扭转这个局面的。
就是需要计算量非常大。
为了明天的实战中能够一次性成功,方文精神高度集中,与飞机融为一体,将感受到的数据导入投弹过程进行计算。
他额角渗出细汗,机械感知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周遭一切数据编织成精密的模型,在脑中闪电般浮现。
气流掠过机翼的震颤频率、螺旋桨转速的细微波动、甚至弹舱内每枚炸弹因飞机姿态变化产生的微小位移,都化作数据流涌入他的脑海。
风速、湿度、空气密度、目标相对运动轨迹……无数变量在他意识中高速碰撞、重组,最终凝结成一个精确的数据。
为了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他下达命令。
“准备使用滑翔试投弹,高度维持一千两百米,航向正南,速度降至每小时一百八十公里。”方文的声音透过机舱内的传声管传来,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副驾驶邵思慎报出飞机实时参数:“目前高度3200,航向180,速度340,风速东南6米秒,气流稳定。”
“投弹手准备。”方文又出声道。
副投弹手按照之前学习的步骤操作,拉起1-3号环杆,推动移舱杆,
主投弹手早已跪伏在投弹手位置,透过投弹瞄准镜死死盯住地面。
“投弹舱门已解锁,一号至三号温压弹解除保险扣,进入待弹区域。”主投弹手回道。
“等待投弹命令,我说投弹时,你必须立刻完成。”
“是。”
沟通完毕后,方文控制飞机降低高度,减慢航速,滑翔而过。
在即将飞过目标区域时,他下达命令:“准备,三,二,一,投弹。”
那声投弹。
投弹手条件反射般拉下投弹拉杆。
弹舱开启,3枚燃烧温压弹落下。
随后,主投弹手的瞄准镜视野中才看到目标靶点。
三个圆口沙包阵在视野里逐渐放大,褐黄色的沙包在阳光下泛着土灰,像三只沉默的眼睛仰望着天空。
完成投弹后,方文立刻拉升,同时机械感知的触角牢牢锁定3枚落下的炸弹。
炸弹在空中划过近乎完美的抛物线,气流的扰动被他提前预判并“修正”——并非物理上的改变,而是通过计算提前规避了可能的偏差。
数秒后,地面传来连声闷响。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却见1股橙红色的火焰从中间那座沙包阵顶端喷涌而出,如同平地升起的火炬。
火焰瞬间吞噬了整个靶标,高温让空气扭曲,形成一道翻滚的热浪,裹挟着黑色的烟尘直冲天际。更惊人的是,火焰并未向四周蔓延,而是像被无形的力量压缩在沙包阵内部,剧烈燃烧产生的压力让沙包阵从内部崩裂,黄沙混着燃烧的碎片四散飞溅。
“中了!正中靶心!”正在观察的主投弹手忍不住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