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反正咱是按件给他算钱,他们干得多挣得就多。”
金来承想了想,也对,廖福德自己找人,跟承包给他一样,这样一来,少操不少心,他们自然也就爱护机器了。
不保养好饲草机,今天坏明天修,损失的是他们的收入,金来成不得不佩服他这个姐想得周到。
廖福德倒是非常乐意,中午就过来帮安装饲草机,同来的还有一个人,比廖福德年长一点,是廖福德专门找来的。
下午正式开机,一切都在顺利进行。
宝鸡饲料厂的人第二天准时来了,对加工好的稻壳粉赞不绝口,当场和金玉珍签了一份长期供应协议。
协议上清楚写着每月供应二十吨稻壳粉,货款现结。
接下来就是专注收稻谷和出售大米,只要收足够多的稻谷,加工不是问题,可要每天卖出十吨米,着实吃力。
老支书穆天章在邻县设点,隔三差五叫个拖拉机把稻谷送到金玉珍这里,艳霞和她女婿去了邻县另一个乡上,看似人不多的街面,收的稻谷可比老支书多。
邓中夏跑不远,就在离上元乡十几公里的二里乡设点,多少能收些,比守在家里种庄稼那是强了十万八千。
前丰二队很多人都出去收稻谷了,胖嫂就着急了,几次催促老许也收稻谷,老许总是一声不吭。
这一天,天下着小雨,老许没上田地里干活,胖嫂又开始督促了。
“老许,你看,玉珍家收稻谷给的价
高,穆天章一家子都去外地收稻谷了,邓中夏也出去了,要不?咱们也出去办个点收。”
老许只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胖嫂继续道:“两娃经营油坊,咱们也插不上手,田地活也不多,两儿媳妇都干完了。咱们住在外面收稻谷,往后没啥大事就不回来了,也省得两儿媳看到咱们不顺眼。”
老许叹了口气,看着胖嫂无奈的眼神,点头道:“行嘛!先跟玉珍知会一声,免得咱们收些稻谷拉回来人家不要可咋办?”
“哎哟!这还需要说啥?我们收来卖给她,她还巴不得呢。这事你听我的,要收购就得搞快,要是每个乡上都有人收了就不是咱的独家生意了。”
“那…好吧!”老许低声应着。
不听能行吗?只要有胖嫂在,老许就没有什么话语权,这些年老许早已习惯了。
只是这一次准备驻点收稻谷,胖嫂没有一言堂,反而有一次没一次地征求老许同意,老许反而谨慎了。
说干就干,老许和胖嫂去了本县另一个乡上,这个乡远离山区,离县城挺近。
老许觉得这个地方不行,县城周围田地少,担心收不到稻谷,胖嫂却认为这地方好,说这里四通八达,能接触到各地经过这里过的人,说不定遇到别的商机呢。
事实证明,老许说得没错,一个多月,老许和胖嫂才收了一车稻谷,为了尽快卖回成本,胖嫂叫了辆拖拉机装上稻谷就往上元乡拉
,临装袋前胖嫂特意做了点小动作。
正值中午时分,金玉珍在睡午觉,接待胖嫂的是来成媳妇秀霞。
秀霞也是前丰二队的,对胖嫂可是熟悉得很,见胖嫂老许来卖粮,赶紧热情招呼。
胖嫂先是一番恭维的话,秀霞只当耳边风,稻谷合格才是主要的,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人熟礼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