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样的认知,况叶心情着实好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也许是乐极生悲,十月的一项政策宣布,让他的心情不怎么好。
之前和蒋叔聊天的内容,在十月终于成了真,赶集日的改动通知已经下来了。
从十月开始,观市规定,场镇的赶集日由三天一场变为七天一场,每个星期日就是赶集日。
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场镇,都是星期日赶集。
至于有这一政策的原因。一是之前的赶集日,农民甚至可以赶个圆集,也就是每天都可以到不同的场镇赶集,这样一来会影响农村的生产。
二是,动荡时期,反资本的主义认为集市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限制赶集对其相关的商业行为进行约束,是正确的政治方向。
赶集日的变动,不仅况叶心里不好受,九大队的队员们也都议论纷纷。
本来就因为动荡的原因,赶集的限制增多,现在这一政策的宣布更是雪上加霜。
赶集日的调整,无论队员们议论再多,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事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人也逐渐接受的了这个事实。
而每个月基本上趁着赶集给卫生院送药的况叶,倒也没受多大的影响,还是每个月二号去送货。
只不过遇不遇得上赶集,就得看情况了。
要是不是赶集日,他想买肉的话就有些困难,场镇上的肉摊一般在赶集日都是有肉卖的,闲日的话就要靠运气了。
十月一过时间,时间进入初冬十一月。
二号这天,况叶骑着车去给卫生院送药。
这天不是赶集日,场镇上显得相当的冷清,不过在靠近卫生院的时候,人变得多了起来。
尽管赶集日进行了调整,但看病的老乡的病情却是等不得的。
虽然各个生产大队有赤脚医生,来卫生院看病的老乡已经减少不少,但一些病症赤脚医生们也处理不了,只能让老乡来卫生院这边。
进入初冬,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有些大,一些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老乡,很容易旧疾复发,因此卫生院的人不算少。
况叶有自行车,来场镇方便了许多,抵达时才八点左右,但此时已经有不少老乡在卫生院屋子里排队等候。
好在这个时候,蒋卫生员他们的还没有忙起来,他趁此赶紧把药品交接清楚。
之后卫生院这边也忙起来,他就没多打扰,公社办公处那边还得去一趟呢。
不久后找到夏办事员,把账目交给他之后,况叶也没离开,而是在办公室等着后续。
如今账目相对简单了许多,核算的话花不了多少时间。
等待的时候,和夏办事员招呼一声,他拿起旁边的报纸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发现了两则消息,其中一条更是和他息息相关。
这就是,在上个月的时候,县委成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到小组,下设各级办公室。
成立的目的是,加强对上山下乡知青工作的领导,做好知青的管理教育、安置工作。
这件事的原由,报道上也有,是今年八月份结束的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确定的统筹解决知青问题的后续。
其实在这之前,当地也是有管理知青的相关单位的,安琼县的叫做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
负责的内容有动员符合标准的对象下乡,以及管理整个县的知青。
各个公社的也有兼任管理知青公社干部。
这一次,成立的领导小组明显要更加的正式,甚至更加的完善。
看到这,况叶知道这应该不是结束,各级办公室的设立,后续的变动陆续的会有。
只是不知道这到底是好是坏。
现在已经是七三年末,离知青下乡结束的八零年还有好几年。
他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因而也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就好比上一次,十大结束后复起了一批老干部,原本以为局势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现实就给他上了一课。
赶集日的调整,就是局势还不明朗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