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原本的中医医生就这么下了基层,加上政府安排的医生人员培训,要求在基层工作,这也导致基层的中医规模在不断变大。
赤脚医生政策虽然没有安排下,可实际上很多政策都是有提前性,很早以前就在进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包括上山下乡政策,实际在前年就已经开始有人前往。
只是这些是一些有志向有目标的年轻人主动申请,到的地方也多是最贫困最艰难的地区。
不管后续有多少人留不住,提出回来,那也是去亲自体验过的。
中医之所以能在广大基层地区的生存扎根,主要还是西医治疗太贵,基层老百姓又穷,中医更适合现在的情况。
等众人到了县城,天已经黑透,即使这样,他们也是先到县医院找人。
结果问了一圈,根本没有魏王九一家人的消息。
“这人去哪了?”
谢家良挠了挠头:“他们一家这么多人来县里,不可能看不着啊?会不会在哪个房里了?”
“全看过了,病房全都查一遍,没有在。”谢一城一边思索一边说道,“刚刚我去问了医院的熟人,今个就压根没有咱们说的人来。”
“是不是人家那边没有来县里,直接拐弯去了其他县城看病?”
“想啥呢?咱们县离他们那最近,其他县最近的也有百十里地,脑子坏了跑其他地方去?”
“那省城呢?”
“我看你脑子坏了。”
谢一城瞧着谢家良几个人互相扯着,站在县医院门口看着对面中医药汤,脑海一转喝了声:“行了,我大概知道他们去哪了。”
几人扭头看向谢一城:“哪?”
“在县里的中医诊所。”
“中医诊所?”
“他家条件碧芸知道,确实不好,给人送县城估计怕县医院太贵,直接送别的地方去。”
谢家良有些不解:“这时候还想着钱的事?人都要没了!”
谢一城扫了一眼谢家良没多说话,毕竟谢家良确实没经历过那种极度贫困的日子。
谢一城转过头对着几人道,“天晚了,我先安排你们找地方歇着。”
“那你呢?”
“我过去找找他们,这个时间应该还没走。”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