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743章 去西安(第2页)

第743章 去西安(第2页)

这年头电话费挺贵的,不过,反正是公款,陆遥这个电话竟打了一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和孙朝阳结束了通话。

等孙三石同志回到房间,喝酒的众人已经散去,只于华一人坐那里享受孙朝阳扔桌上的金丝猴香烟。

孙朝阳:“于华,明天我不陪你去富县了,自便。”

于华好奇:“怎么了?”

孙朝阳便将刚才陆遥打电话,让自己帮程忠实审题的事情大约说了一遍。

于华撇嘴:“选什么题,文学创作这种事情,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论什么题材,只要写得有趣就行,跟题材没有关系。我拿做菜打比方,就说江浙菜中的腌笃鲜说吧。材料就是春笋、火腿、五花肉,好厨子做出来鲜掉人眉毛,差厨子炖出来的汤,多喝一口就算你输。世界上没有坏题材,只要差劲的作家。”

他正处于创作高峰期,再过两年,就会写《活着》,再上一个台,然后是《许三观卖血记》。拿起笔,他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怎么写怎么有。

正如王骁波说的,“我认为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都锤不倒。”

年少气盛,这已经是对前辈的不尊敬了,孙朝阳眉毛一扬:“不给你说了,反正我明天直去西安,谁管你。”

于华笑嘻嘻地说:“不冲突,不冲突,反正富县离这里没几里路,咱们可以先去那边,等玩够了,我陪你去西安。”

孙朝阳和于华玩得到一块儿去,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点了点头。

次日上午,众人合影留念,然后各奔东西。

于华好几次都朝队伍里钻,想蹭照片,还想站C位。孙朝阳和程忠实坐在第一排,他死活要挨着俺老孙。

急得省协的一个小姑娘不住跺脚:“于华老师,这是我们陕西作家的合影,你实在要拍照,等会儿我们单独给你拍一张呀!”

于华不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我和孙三石同志的友谊,包括孙三石自己。”

把小姑娘急得都差点哭起来。

程忠实脸铁青,偏偏于华现在名气实在太大,他也不好发作。

孙朝阳忍无可忍,索性站起来,把小姑娘拉到C位坐下,自己则用伟岸的身躯挡住于华这个不速之客。

拍完照,孙朝阳和于华乘公交车去富县,羊肉泡馍吃了,油泼辣子面吃了,枣干吃了,半夜里的月亮看了。

“碰!”门关上,简陋的老屋顿时安静下来。

程忠实静静地站在客厅正中,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耳朵里血液流动的声音。

他手里提着一口巨大的蓝布包袱,里面是四十多个馍馍,是妻子刚蒸的,乘车行了一路,依旧能感觉到热气。

再看看老屋,里面有开水瓶,有锅碗瓢盆,外面屋檐下还有一口蜂窝煤炉子。

客厅写字台上落满了灰尘,上面有一台红光收音机,还有一个铁皮茶叶盒,里面应该还剩半斤花茶。

未来一个月,自己就要在这里闭关。

他和老妻已经说好了,自己要写作,需要绝对的安静,让她每过一段时间就蒸点馍馍送过来做口粮。

实际上,程忠实是个喜欢热闹的,跟陆遥每次创作都要选个没人的地方自我隔离不同,他不挑时间和地点的。没办法,做为文化馆长河文化局副局长,工作多,社会活动也多,你得在繁忙的事务中一点点挤出时间来写。

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都是中短篇。

碎片化的写作让他的热情耗尽,渐渐笔头就不太灵了。

这也是他这回下决心辞去文化局副局长和文化馆长职务的原因,文章千古事,个人的官位和俸禄又算得了什么呢?

西安城从古到今出了多少达官贵人,可后人一提到西安,想的就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想到的就是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想到就是折柳相送的灞桥。没有作品,百年之后,谁知道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是谁,文化馆长是谁?

作品,只有作品,才是横亘于历史天空的那一颗颗亮星。

那么,写什么呢?

程忠实放下食物,顾不得写字台上全是灰尘,铺开稿子,紧了紧手脸,提笔信手写下去。

先确定年代。

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程忠实是三十年代生人。任何一个大作家,所有的创作营养都来自于他童年的记忆,所以,写作就是写自己。

那么,就确定在三十年代的关中平原农村吧。

再确定人物。

一个美丽风情万种的女人再次浮现在他眼前,逐渐成型。一个传统和现代过渡的女性,她应该是我作品的主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