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怠工的不少!
起兵造反的士绅,也不是没有……
这朕可是什么都没动,他们的反应就如此大……”
朱元璋说到这,冷笑,然后问张异:
“你觉得,朕应该妥协吗?”
张异想了一下,摇摇头:
“他们算个屁!”
他这一路上,也曾经想过让皇帝妥协这件事。
不过想起明一朝的乱象,又想起满清入关的情景。
这些文人的底色,早就在史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
入关后,自有大儒释经。
满人从不相信君王与士大夫公天下那一套,八旗的屠刀之下,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但更多的却是类似钱谦益水太凉的沽名钓誉之徒。
朱元璋这次改革涉及的东西,确实也进入了深水区。
可是老朱也有和八旗类似的东西,那就是经历过血与火,战无不胜的军队。
只要他杀得够狠,迟早能将那些人杀得胆寒……
朱元璋看着张异眼中的狠劲,很是欣慰。
最近他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面对如此多的弹压。
从李善长与他那场辩论之后开始,朝中的文官似乎变了味……
朱元璋自己也是憋着火,同时也在想着,自己是不是要妥协?
“陛下,文人,也不是一体的。
有一部人不做,但同样也有人希望做出一点什么?”
在儒家掌控了大部分精英的情况下,一个皇帝如果惹得整个阶层都排斥他,确实寸步难行。
可满人已经打过样,只能说老朱目前杀得还不够狠。
当然,就算不杀人,张异也相信,大明不至于达到被所有儒家士子孤立的程度。
也许最顶尖的那批人如此,可其他人,未必会跟他们站在一起。
更何况……
那些大儒的号召,大不如前了。
什么是民心?
在他们的理解中,他们是民,百姓是犬。
以前只有他们能牧犬,所以皇帝怕他们撂挑子不干。
可大人,时代早不一样了。
他们这些人,未必不是不可替代的。
“朕从你春秋学院的技术官僚中,一口气提拔了十一人!
那些人突然安分了!
也正如你所言,同样有一批儒生,并不会响应大儒的号召……”
新儒家。
孔讷的号召,其实有许多年轻的儒生认同。
他们这些人,是张异从儒生群体中,硬生生给分离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