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保命参加修建工作的农民!现在农闲了,许多人会来找一份散工!”
陈珂道:
“摊丁入亩之后,百姓身上的担子轻了一些,而这一次修城,还有张真人与我合伙盖的这些房子,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咱们给的工钱还不错,管两顿饭,这些工作都是抢着干的……”
徐家丫头若有所思,他记得张异说过,自古以来,基建是最容易拉动就业的。
顺天府大造城。
为此次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若不是因为顺天接近边疆,估计来的人恐怕更多。
有就业,北方才逐渐有复兴的迹象。
徐家丫头回头看了张异一眼,他推动的那些政策,确实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世界。
陈珂给徐家丫头她们安排的房间,与其说是房间,不如说是一个别墅小院。
二层楼的小院子,十分精致。
陈珂将人带到之后,就十分贴心地找个由头离开。
屋子里只剩下三人。
许久不曾见面,三人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此时离吃饭的时间还早,二女或听张异说,或者她们跟张异诉说南京的变化。
春秋学院的事,关于僧道改造的事。
“按照你说的方法,我们进行过社会调查!
如今应天府附近的识字率提高了300%……”
张异微微点头,做调研,也是他教给徐家丫头她们的方法,
借助日月时报的身份,这件事做起来很顺利。
这些数据上的事,又会反馈给锦衣卫。
锦衣卫供给报社新闻情报,报社以另外一种方式,为朝廷施行政策,提供咨询。
这种直观地,数据化的调研方式。
很得老朱喜欢。
要不是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交通不便,张异都差带你想成立专门的咨询公司。
而如今,社会调研。
也是日月时报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借助这个名头,张异合理地让记者这个职业,出现在大明的国土上。
一会,陈珂过来请三人。
在酒店的贵宾厅,他亲自为二人洗尘。
“说起来,这次真人回去,也该和二位小姐完婚了吧?”
席间,陈珂记起这件事,主动提起。
徐妙云和孟瑶,登时面红耳刺,张异呵呵笑。
这次他回去,确实也有这个计划。
朱棣的孩子都生出来了,他却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虽然,徐家丫头也好,孟瑶也好,在他看来还小。
可放在别人看来,她们都快熬成老姑娘了。
如果任由张异选择,他大概会多等两年,等到洪武十年到十一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