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算是老朱的黑历史了,张异旧话重提,老朱心里可不好受!
他就差对着张异说,在改了,在改了……
张异没有在这个话题纠结,继续说:
“对外的话,尤其是在税收制定上的话,陛下也不喜欢留余地!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陛下是逼着您手下人的人骗您……”
朱元璋表情登时变得严肃起来,张异说的是什么意思?
是指现在依然有人骗他?
“你给朕细说!”
张异问皇帝:
“陛下,听说过空印吗?”
空印?
老朱愣住,这件事他确实没有听说过。
“虽然大明现在,已经出现了一部分以物和银折算税收的例子,可在许多地方,依然以粮食纳税!
按照陛下原来的规矩,每年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老朱点头,这确实是他定下来的规则。
张异说:
“可是咱们大明的江山何其大?
您有没有想过,以粮食纳税!
这路途遥远,风吹日晒!
粮食是会折损的……
从凤阳运上来一万石粮食,可能送到应天还有一万石!
可如果从广东,山西送过来,一万石粮食,就算是水分的损耗,估计也要耗掉几百斤!
如果算上路上的折损,这个数字可能更大!
那么问题来了,这路上的粮食损失,算谁的?”
朱元璋的脸黑了,他虽然没有说话,但张异也明白,肯定不能算他的。
张异笑道:
“如果算地方的,也行,那正常情况下,地方的损失由谁找补?肯定是百姓对吧?
所以这路途上的损耗,无形中就又回到百姓身上!
但今天咱们不提这件事,而是另外一个问题!
既然从广东运送上来的粮食一定会损耗,如果地方带着一万石的粮食上京,他们和户部对账的时候,会不会对不上?”
朱元璋低头,不回!
实物和账本对不上账,按照他的规矩,自然是要回去重新改账目。
可是……
“按照陛下的规矩,地方官自然要回去改账目!
可是,他们去一趟广东,四川,云贵,山西……
需要多久时间!
这一来一回的话,您养的那些地方官,怕不是大半就要忙活在来来回回的路上!
可,陛下听过此事吗?”
朱元璋黑着脸,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