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这一次,属实是将私人恩怨和公义都兼顾了。
从宰相的角度来说,胡惟庸主动为百官出头,尝试了结和限制锦衣卫,能迅速获得许多官员的好感。
不拘党派,锦衣卫是文官集团视为眼中钉的东西。
这次哪怕是浙东派的官员,也跟随胡惟庸冲锋。
胡惟庸的名声,威望,在短短一个月中有巨大提升。
但如果说他得罪皇帝,其实也谈不上……
朱元璋虽然不满他带头,可也明白,这就是君王和宰相斗争的常态。
胡惟庸斗,但属于有分寸的斗。
相反比起他来,老朱对汪广洋的和稀泥更为失望。
从浙江历练回来,又没有李善长掣肘的汪广洋。
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比胡惟庸高了一筹。
可就是这样,他还能被胡惟庸压制下去,只能说,他确实不太行。
想起这阵子的纷纷扰扰,朱元璋道:
“张异还是那颗棋子,他们的目标是锦衣卫本身!
不过有争斗是好事,闹得越大,北方才能看得到!
这件事你就别操心了,让胡惟庸去闹……”
“也是,等那位郡主到了漠北,跟哥哥汇合,咱们得那些情报,会更加真实!”
观音奴回漠北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
重新踏上陆地之后,他们往漠北走的的时候,越发小心!
直到此时,观音奴都还没突破大明的疆域,进入漠北!
这让老朱对自己治下土地的控制力,稍微有些欣慰。
至少,还没被渗透得千疮百孔,那些有异心的百姓,也越来越少。
“朕很期待……”
……
十日时间,转瞬而过。
张异和朱棣约定的日子,终于到来。
皇帝和太子早朝之后,就由锦衣卫安排,重新穿上微服。
他们悄然,离开皇宫,行走在大明的街头。
“虽然一直生活在京城,却感觉已经有多年不曾来了……”
车厢里,朱元璋,朱标和最近被关禁足的朱樉都在。
朱标掀开车帘子,看着车水马龙闹市,一阵感慨。
此时他们穿过的地方,正是观海书局。
这里曾经是他出宫待过最久的地方,也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与成长。
这里有朱标的记忆,但朱樉却听不懂:
“大哥,您前阵子不是和父皇出过宫?”
“老二,不一样,哪怕你现在经常出宫,你也不曾真正体验过市井百姓的生活……”
如今的朱标,已经拥有足够成熟的心态,去引导朱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