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是曹操自个的说法,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世人的说法,尤其是如今天子与曹操关系实在说不上多好。
“然天下唯有这一个朝廷。”
荀晏淡淡道。
杜濩不怎么客气的提出关键,“曹公驱兵北方,如何兼顾益州?”
他能够明白此人来这的意思,无非是想
劝说他们投靠曹操,但谁会为一张空头支票去打生打死?
尤其是曹操主力在北方,根本不可能有余力再来开启益州战场。
荀晏看透他的心思,只微微一笑,“自然不敢亏待诸位将军。”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奏表,放在身前,任由那些賨人首领好奇的伸长脖子去看。
他说:“若能收回益州,有功者表为三巴太守。”
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杜濩仍然忍不住呼吸紧促了一些,他微微侧目,能看到身旁也有人忍不住神色微变。
三巴太守,那是实权。
“诸君曾从张鲁,已恶刘璋,若不寻变通,只怕日后难言。”
荀晏恍若未曾看见他们的面色,低垂着眼眸继续说道。
杜濩有些艰难的将视线从那份奏表上挪开,他心底明白这于他们而言是个陷阱。
“曹公知晓此事?”
他问道。
“御史台可直上书于天子。”
然后他可以叫阿兄先批了。
荀晏抿了抿唇,他本身并非什么有威慑力的长相,近些年更是少与人横眉竖眼的动气,愈发显得温和好欺负,但熟识之人却很少会觉得他好欺负。
“昔年高祖起义,多得賨民相助,方定三秦,故而对賨民施于宽政,其中……犹以七姓为甚。”
他看到在场的三姓夷王默不作声的抬起了眼,一片冰冷的氛围中他竟觉得颇为有趣。
他无从知晓当初安排制度的刘邦究竟是什么想法。
七姓不输租赋,余户乃岁入賨钱,口四十,这是极为优厚的赋税政策,但同时也生生将賨人内部分割成了两股。
一股叫作‘七姓’,一股叫作‘余户’。
七姓是天生的贵族,余户生来被统治,族群分化的种子在百年前就已埋下,而今并非七姓出身的賨邑侯端坐于他的面前。
“至桓灵二帝,政治**,郡守贪财重赋,更赋至重,毁高祖所定之宽政,实为国之不幸……咳……”荀晏忍不住掩唇轻咳两声,方才继续说道,“若能改天换地,当循旧制,再革新制。”
话不用说尽,却已是对于余户出身的賨人最好的诱惑了。
杜濩沉着脸也不说话,如今七姓夷王中部落势力最大的朴胡已再次冷下了脸。
荀晏看向了他-->>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