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内熏香一如多年以前那般,荀彧回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
竹席粗糙,屋内还泛着春寒,他当时年幼,却很是知礼,跪坐许久腿脚生疼亦不敢妄动。
当时大人在讲定公十三年。
秋,晋国大夫赵鞅去了晋阳,发动了叛乱,后归于晋国国都。
书上记载他起兵驱逐了在国内叛乱的贼子,驱逐了君侧恶人,可他的行动却明明白白标着一个‘叛’字。
“为何以叛言之?”他问道。
大人笑而抚须,“因无君命也。”
窗外发出了一阵细微的响动,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力,在得到大人的应允后,荀彧打开屋门,看到外头一个雪白软糯的小团子正蹲在地上,看到他出来咿咿呀呀的跑了上来,差点摔了个大跟头,所幸他连忙接住。
……嗯,是真的很软。
他把小孩抱进
了屋里,荀绲眯着眼睛看了看,惊道:“怎是叔慈家的孩子,如何一人跑出来了?”
荀彧一愣,确实想起了他那位叔父家甚少见人的小孩,听闻是身体不好,也不常放出来……未想如今生得这般可爱。
荀绲想抱走孩子,那小孩却不愿,一个劲的扒拉住了荀彧的脖颈。
这孩子轻得很,扒拉得越紧却闻不到多少奶香味,反而皆是药草的清苦味道,他当时便心下一软。
“狸奴,狸奴,”大人软言哄劝了起来,不见平日里对族中子弟的严厉姿态,“若是再调皮,今日便没有奶糕了。”
那猫崽子一愣,面上似是经过了极大的挣扎,然后毅然决然的……继续抱住了荀彧。
幼童柔软的面颊蹭过年长许多的兄长的面颊,澄澈的眼眸中笑盈盈的,一本满足。
……也不知道他满足了点什么。
于是简朴惯了的荀绲认命的在屋内点了火盆,接受自己的学生多了一个的事实。
荀狸奴很乖,倚靠在兄长身边寸步不离,荀彧却莫名感觉他这种态度像是在保护看守一朵……娇花?
经义对于孩童而言总是无聊乏味,令人昏昏欲睡的,更何况是一个恐怕话都说不利索的幼童,婴孩。
所以没过多久,捧着奶糕啃了一半的小朋友就颓然倒在了他腿上,他戳了戳,没有反应。
大人想亲自送猫崽子回去,荀彧想了想还是自己抱起了小孩。
昨夜落了春雪,外头还有雪迹,所以他只能走得小心翼翼,半道上那猫崽子就醒了。
“阿兄……”
猫崽子把脸蹭进了他的怀里,深深吸了一口,声音也软软的如一块奶糕似的。
“嗯……”幼年荀彧有些生涩的叫出了这个昵称,“狸奴。”
猫崽子欢快的抱紧了他,然后神秘兮兮的用他的小奶音在他的耳边说道:“孔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荀彧哑然,原以为这孩子早就睡过去了,莫非还听了几耳朵?
所以这般年纪的小孩开口就是子曰是正常的吗?
介于族中神仙太多,自身也是神仙之一,荀彧只微微感到了疑惑,随后就将疑惑合理化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