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软件环境,并不像几十年之后那样,走到哪都是封闭,拥有LWZ算法的ARC压缩卖给用户时,是提供C语言源代码的。
而卡兹因为改进了ARC压缩,并且将其免费发布,从而被起诉,于是才有了Zip算法。
ARC的公司SEA曾经私下接触卡兹,希望通过收编,使其用汇编语言重写的ARC变体PKARC成为付费版本,不过卡兹拒绝了,这似乎也注定了他的命运。
别看只是小小的一个算法,很多东西都要依赖于它。
微软和一家名叫Aldus公司合作开发的打印格式TIFF就需要使用到LZW算法。
LZW算法本来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的产品,可高昂的专利费让人只能止步转向别处另辟蹊径。
一点费用都不要会被饿死,要价太高则又会阻碍技术的发展,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是一个真正要研究的事情。
整个软件的产业链,不是你想统治就能达成的。
如果有人说自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就能够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入口,那简直是在做梦,无论多好的技术,最终都会败在商业手里。
LZW太过于商业化,致使它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链,可见它所属的公司的负责人是个好的技术人员,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商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如今的八十年代,不缺少技术人员,缺少的是优秀的商人,将技术转变为占领市场的商人,而不是眼里只有钱的商人。
很明显,盖茨在这个行业不是一个顶尖的工程师,但他绝对是一个顶尖的商人。
在开发NT的时候,他没有一味地追求技术,而是时刻盯着市场,由此他才不断地催促,要将NT系统移植到X86处理器上,Intell是他最值得依赖的盟友,同时还和IBM合作开发另一款操作系统,为的是稳住这个靠山,他需要IBM的电脑将其操作系统散布道全球。
两款同样的产品摆放在眼前,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他们根本不在乎谁是谁,谁先形成用户习惯,他们就选谁。
微软和Intell很清楚自己产品的定位,就是普通消费者,是那几十亿将来可能提供消费的人,他们这种模式被几十年以后的公司使用,百试不爽,那些电商,那些直播带货的主播,那些外卖APP,无疑都是这种模式。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马景澄要面对的,都是他所遇到的困难。
价格、技术、盟友、开源与否、免费与否、免费的时机、在何时开始将产品推向市场,他都得斟酌再斟酌,以及如何才能维持研发庞大的开销,其他的产品到底是为什么在服务,这些都必须清楚。
比如,陶彩、烹他客、面食、饮料、无线寻呼、打字机、兼容机等等,都要竭尽全力地去做,可这些东西绝对不能成为主要的营生,它们的存在只是因为需要为庞大的研发提供经费支持,需要为原材料、设备、人员的开销提供资金支持。
在技术方面,既要赚钱,也要考虑到生态链的发展。
如果光考虑赚钱,而不考虑生态链的发展,即使技术再牛,也会被淘汰,被新的技术所替代。
必须时刻铭记Intell所提供的教训,为什么RSIC计算机在普通市场会被CSIC指令集处理器所击败,和消费者的需求有关,与性能有关,也与价格有关。
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
不是处理复杂的工作和计算,而是浏览信息,做一些查询,娱乐等等,一个电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功能,普通消费者是用不上的,百分之九十的功能,他们直到电脑换代都不会点开。
当下则是另一种状况,人们购买计算机都是为了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娱乐,这点必须要搞清楚,这算是对市场的评估。
免费这件事也不能乱做,天下没有完全免费的馅饼,如果有,那一定是吞下去不消化的铁饼。
免费也是为了发展和巩固地位,是为了笼络用户,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
只不过免费的商业模式是大多数人看不见的,世界上很多商业模式巨大多数的人都看不懂。
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
喜欢景如氏()景如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