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让人不产生优越感。
优越感这种东西,即便你知道自己不应该有,可平常人是控制不住的,只有经历大风大浪,处于更好层次的人才会不因为自己拥有某些东西而产生优越感。
高学历的陶铃并不能发现自己的这个致命缺点,似乎也没有人提醒她,马景澄也不打算提醒她。
给一个自以为优秀的女生提建议,那是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
马景澄在研究生期间得出了这么一条结论:无论你的建议是不是绝对正确,只要可能伤及女生至尊或者让她感到一点点不适应,都绝对不要对她说!
如果你说了,那你就惨了。
这是他亲身经历之后得到的教训。
于是有人就说,聪明的女人不需要教,需要你讲道理的人学不会。
如果是以前,马景澄一定会不屑地说:“你臭屁什么,高学历有什么可得意的,又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他不会这么考虑这件事,他站在了更高大的层次,他看到了陶铃整个人的思维,根据‘思维切片’理论:处于不同平面的思维只能做出对应思维的反应!
当你把一个第三切片空间思维的人强行提升到第四空间时,带来的不是升级,而是矛盾,人们管这个叫做什么什么观不同。
马景澄不对此做出错误的反应,基于的就是对这件事的认知。
见马景澄反应平淡,陶铃转向张莘月,并没有伸手,而是站在其前面:“能用的什么化妆品?”
张莘月根本就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化妆品??”
“是啊,要不然你皮肤怎么能够越来越好?”熟悉外界变化的陶铃,追求早已超越了当下的环境。
见张莘月一脸懵地看向马景澄,她就更来劲儿了:“化妆品就是让人变得更漂亮的一种……一种…一种药!”
她想了好一会儿才给化妆品下了一个定义。
张莘月这回听明白了,回复道:“景如氏!”
“景如氏是什么?”陶铃疑惑不解,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品牌。
陶净平看陶铃在那儿扯些没用的,不再等她说完,而是对着马景澄说:“我们里面谈!”
进去之后,陶净平开门见山:“这次过来是验收陶彩的业绩吗?”
马景澄接过茶水,对着服务人员微微点头,看向陶净平:“那倒不是,主要是来看看,光纤的事情。”
陶净平松了一口气,这段时间,他们已经在想各种招儿售卖,可按照彩虹路透露的消息,羊州的销售额目前还是没有办法超过攀州。
只要马景澄不是为了陶彩来的,那一切就都好说。
陶彩这个牌子的服装,还真是好卖,他从来都没有想到,卖衣服能够赚这么多,不过羊州的市场也差不多要饱和了,主要是买得起的客户实在有点少,少得可怜,只能向着周边扩散,当然是私下扩散,羊境临海,各地都有外国人和有钱人,还能再卖出去一点,即使降价也要再卖一点,他可不甘心将这么赚钱的东西送出去。
马景澄没有提陶彩的事情,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别的地方很难再卖得过攀州。
现在能够卖得这么好,不过是因为红务院和外国媒体的吹捧。
这阵风迟早会过去,这种因为某个特定时机而出现的事物,往往不会很长久,尽管陶彩的质量是数一数二的,然而它却被打上了某种标签。
标签上烙印着‘红武’两个字。
大多数人是不会将其当做一家私营企业来看的,就是说信息传输并没有想象中的简便。
尽管媒体一再强调这是一家私营企业,但相信的人很少,尤其是红武国内的人,他们看到文章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就在于他们很多人觉得自己很聪明,陶彩是私营企业是吧?
那好,我也想要办一个这样的私营企业,得到的答复是不可以。
当然,有的地方真的乱了套,搞不清楚状况的负责人还真就同意了私人的申请,结果可想而知。
无论别人怎么想,这个事物意外的出现,也有很多好处,外国某些媒体大肆的报道,就像四年前对外开放一样,将其看做是红武一个新的突破,搞得很多人想要买来看看陶彩是什么神仙物件。
包括各个时装周的设计师,他们有人夸赞,有人沉默,有人挑毛病,挑毛病的人不挑设计和质量的毛病,而是挑红武环境的毛病。
那些沉默的行为被外界看做是承认,报纸为了自己的发行量,就大肆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