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授们总认为,要用什么各种循环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也就是所谓的鹅打基础,然后,计算机系的本科生们,学完了四年,该不会还是不会。
到了做项目的时候,不会还是不会。
首先计算机和别的学科是有区别的,至少和文科之类的东西有区别,工科属于应用领域,学再多的理论管那个屁用。
大神不是靠学校理论教出来的,学校应当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因为大多数人是不搞学术的,他们需要用这么语言来养家糊口,失败的教育。
在他那个时代,开源的代码遍地都是,就拿Unix和Linux来说,在网上都能找到源码,然而学校从来不用实战项目来讲解这些知识。
综合原因就是,大学老师水平太低。
一般来说人的知识分为两种,也就是官方所说的学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按理来说,计算机需要的是专业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然而各个高校基本都是学术型教师,这就导致了,高校的学生出来还不如培训班的人。
这完全是个错误。
那些学术型老师,参加过教材的编写,然而你让他去带领学生从头到尾做一个项目,抱歉,他做不出来。
使用的书籍也有问题。
很多初次接触C语言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用C语言实现那些算法,到底有什么用呢?
在很多高校计算机系,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惑着大多数学生,一直到他们讨厌计算机这个专业,也得不到答案。
原因在于,老师教给学生的是最基础的东西,所谓掌握了基础就能应万变,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应万变的前提是要真的接触过项目,而不是光把算法实现一遍就可以了。
计算机系的这个问题,可以用造车来形容,C语言好比是一门工具,学会了工具就能造车,而那些算法就好比是车轮子或者车上的零部件。
大学老师从来不教你怎么造车,他们四年都在教你零部件的原理,有的人教你造轮子,有的人教你玻璃,可从来没有人给你演示过一个完整的车要怎么造。
造车和造操作系统等东西还不一样,车子基本构架就是框框,发动机,车轮,是可以看见的,学会了造轮子等东西,你还可以组装上。
操作系统不是,你如果只会一个算法,你都不知道该用在什么地方,尽管你每天都在和操作系统打交道,可你知道的就只是理论,而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是各种原因,造就了一批低端码农,出不来什么人才的。
而高校口中和某些企业合作,他们口中的企业是培训公司。
基于各种原因,马景澄不想再用那一套没用的东西,而是将最前沿的例子放在书里,讲到指针时就从Mynix中拿出一部分来讲解,并在在此基础上延展开来,讲到结构体等知识点时也是一样的,并且在这个知识点后面提前告诉学生,后面将会和哪个知识点结合起来,为什么要结合,不结合将会出现什么状况,等等。
正是基于培养人才的目的,Mynix系统一改再改,在保证Minix可以扩展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和教材贴合,毕竟Mynix主要的目的还是用作教学。
总共写下来,16开的纸,有好几百页。
整本书以Mynix作为唯一的例子,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讲解Mynix系统。
这给那个熊猫守护者外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需要负责整本书的翻译,要将《C语言程序设计》翻译成外文,有的东西他又不太懂,翻译起来很吃力。
不过还好的是,他翻译第一遍,马景澄会自己检查第二遍,以确保不会出错。
这是马景澄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要格外的谨慎。
马景澄三月份主要就做了这么一件事。
他在考虑何时将这套系统推向红武之外的市场。
这是有风险的,Mynix的内核将来是要作为Minix用的,如果真的开源出去,那么Minix这边可能就会出现麻烦。
由于Unix的开源,导致了世界上各个公司都在给予Unix开发各自的操作系统,微软两年前推出了Xenix,按时间线,五年后一个大学教授将会推出教学款Unix,即所谓的Minix!
河拦大学教授推出的Minix是微内核的,然而马景澄要推出的Minix是单内核的,也就是基于目前的这一款Mynix教学版本开发的后续版本。
问题就出现了,Mynix是单内核的,关系到Minix的诞生,如果放到海外去,一旦开源,Minix就可能不会再出现,如果不放到海外去,这个钱就没办法赚,只能在红武赚取MINIX开发完成之前的钱。
他就是一种什么都想要的心态。
他准备开发三个版本的操作系统,教学用的Mynix,用来打开红武的市场,筹集前期需要的资金。
企业级服务器MINIX,用来开源,同时用作银行等机构的服务器。
视窗操作系统,用来占据普通的用户,同时为半导体做铺垫。
由此在Mynix上,开源与否,就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