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不容易的。
在现实中,有的人会被别人唾弃,说他不懂得照顾别人情绪。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大家要求这个人照顾别人情绪时,往往就忽略了这个人的情绪,也许照顾别人情绪是他该做的,可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件事情超出他的承受能力。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就表明,人的能力是要在不断学习中变强的。
如果将人的承受能力看做是一个容器,那么每个人的容量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容器里只能放十个苹果,再多就放不下了,如果要强行将第十一个苹果放进去,容器就可能破裂。
一个人爱人的能力有限,一个人承受各种事情的能力也有限。
比如甲和乙,两人的容器都能装十个苹果,但两人的表现却不一样,甲可能很会照顾别人的情绪,而乙则不会照顾别人的情绪。
原因在于,甲和乙两人的遭遇不一样,甲能装十个苹果,当把‘情商’这苹果装进去时,他最多只有十个苹果;
乙也能装十个苹果,但是当把‘照顾别人情绪’这个苹果装进去时,他至少有十一个苹果要处理,而十个是他承受的极限。
他心里已经装着十个糟糕的苹果要处理,你再要求他处理第十一个苹果时,他会直接忽略掉,第十一个苹果远没有前面十个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景澄的苹果理论是在对不结婚现象调查时总结出来的。
在他的那个世界,谈恋爱和结婚对于男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大麻烦,于是马景澄总结出了【能力容器】这么一个理论。
情商高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可托付的表现,其实也有点道理,有一点,但是不多。
所谓的高情商就是讨好别人,让别人开心,这在很多被称作低情商的人看来,一点意义都没有,劳资为什么要讨你开心?
这心里本来就够烦的了,还要浪费无谓的情绪讨你开心,情商低就情商低吧,跟他么谁在乎一样!
马景澄觉得自己是一个奇怪的人,研究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有时候,他会一个人坐在体育场,发呆式地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的行为,这让他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后来,他发现,凡是非常活跃的人,某些方面的能力极差,比如他们大多数人只会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表现出短暂的热情,这种人缺少共情能力,而他们所谓的共情能力,被定义为假共情!
他在研究里举了一个例子:电影院现象!
由此,那些人的假共情能力又被他称为:电影院共情!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自知。
儒家有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当他思考这些的时候,他就会问自己:我是不是也有不自知的时候?
后来他发现,自己不自知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又是问自己:我的这个行为算什么,算不算自大!
马景澄很少和人讲话,每天都在思考各种各样的东西。
时刻关注身边人的感受,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来说,是痛苦的。
痛苦在于,他能够知道身边之人的感受,可他能力还没有能够疏通引导的地步,所以他的行为就会变得很奇怪。
他做不到无视,就会通过自己的办法去安慰别人。
然后被他安慰的那个人是个蠢-货,并不领情,且认识不到自己内心的变化,或者用那人没有能力认识自己更为适合。
他的这种好就会被人嫌弃,然而却从来没有人发现他身上具备的能力。
浅显地说就是,人们常常忽略身边对自己好的人,将那些好当做一种义务,习以为常,嫌弃讨好自己的人,拼命想要得到不理会自己之人的认可…
人们为什么会对某些做人做事有度的人倍加青睐,有度的后面藏在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
现在的马景澄,早已经过了那煎熬的时刻。
他就是从那种痛苦中走过来的。
现在的环境让他拥有了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观察身边人情绪变化,并且根据变化解决问题,对他来书不算什么。
聊着聊着两人就过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