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刻意为之制造的社会矛盾呢?不管是哪一种,对底层老百姓来说都是致命的硬伤,是时候改变这种现象。”
大家发现了,这两个人跟刘合下去几天功夫,已经彻底选择站班小刘书记,真的能始终站班刘合同志吗?
不应该呀,到现在为止,所谓的班子内排行第四,仅仅是个虚名罢了,没有人相信能做到这一点。
毕竟权力是个好东西,谁都想揽在自己身上。而刘合同志初来乍到,担任的事实上是一个公益的任务。
怎么可能成为,班子内的一面旗帜呢?谁也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可是这一天却来了。
最难以理解的是,刘合有什么样的底气,接受钱丽和吕克峰的橄榄枝呢?
此时刘合不再针对政法委书记孟军:“我们走基层之后发现,在乡村基本上缺少工业的土壤,也缺少商业的土壤。
事实上跟东北乡村的老百姓相比,南方乡村老百姓的积累更少,资金量更少,为什么能开创一个个商业的奇迹?
因为他们环境所迫,缺少生存的机遇只能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只能是选择穷则变,变则通。”
这个说法大家都知道,这种老生常谈,没法唤起共鸣。不管怎样,会议室内的气氛缓和下来,不再如同刚刚那般剑拔弩张。
政法委书记孟军正在翻看那些材料,故意把纸张的声音搞得很大声。所有人都知道他心情不好,那又能怎样呢?
人家的确抓到了他的把柄,的确让他无话可说,估计接下来区分局的那些人要倒霉了。
只听刘合继续道:“但是我们东北不一样,我去看最贫困的,是我以为最贫困的老两口。
孩子都走了,就剩老两口在家。可是他们家里居然有两垧地,就算老两口干不了活了,每年卖掉两垧地也能满足生活需求。”
此时此刻钱丽想起,刘合掀开那老两口家,仓子里的那口缸盖的画面,当时的刘副书记震惊异常。
甚至比看到赤贫的家庭更震惊吧?虽然没见过赤贫之家,其实钱丽也很震惊。
此前真的不知道,村里的老百姓真实情况。有过这一次的调研,钱丽感觉自己终于接地气了。
嘿!刘合终于有了笑容:“老两口上秋再捡拾一些土粮,加上口粮田产的那些,充当饲料足够了,甚至一年可以杀两头年猪。
这样的乡村农民已经很习惯小农意识,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你让他们搞工农业生产,恐怕很难,非常的难。”
小刘同志说的这些,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怎么可能当回事儿呢?也只有刘合这种外来户,会把这种当回事儿。
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老百姓生活好好的,不出来闹幺蛾子足够了。
你瞧他们出来搞点小地摊生意,还被人家抢秤没收货物,罚款甚至拘留。
无非就是不想让大好局面,被人破坏了。至于说所谓的大好局面,到底是谁心目中的大好局面?每个人有不一样的认知吧?老百姓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