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对刘合的话,有点不以为然,如果全都是那种超小型的企业。他们要多少年,才能累积一点点的政绩呢?
没有政绩又怎么往上爬呢?事实上在江北区科级干部,已经算得上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了。
继续向上的副处级,那是绝大多数可望不可及的梦。数百个科级课干部中,继续往上走一步的,大概不会超过十个。
但是谁说除了级别上去,就没有可争取的了呢?去一个好一点的乡镇街道,或者在一个油水丰厚的行局。
或者强权部门的领导,以及能在领导面前曝光的位子,哪一个不是大家渴望的呢?
感受到了大家对政绩的渴望,刘合淡淡道:“大家想过没有,三农问题最关键一点,就是因地制宜。
这一点,早在几十年前的教员,以及后来的设计师,还有古代的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都曾经一再强调过。”
不愧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啊!仅仅是一个因地制宜,就已经引经据典,厉害!
会议室内,每个人怀着不一样的心思呢。吕克峰对小刘教授佩服之至,钱丽却是双眼放光。
乡镇干部有私心,对刘合的建议不屑一顾。而钱丽不一样,自然能看到政策的优越性。
只听刘合继续:“比方说我的家乡,东海省楚州市乡村。那里人多地少,一户加在一起四五亩地。
种的粮食甚至不够人吃的,他们能干什么?只能出去打工,在这里不一样。如果你们能看透这一点,就应该明白如何做了。”
刘合很想告诉每一个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再制定当地的政策。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不这么看,你看看那些外出去考察项目的,哪一个不是奔着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去的?
事实上,燕京城、侨州市和上浒市这些地方,有哪里执行的政策,能符合穷乡僻壤去学习呢?
简直是痴人说梦嘛!偏偏的大家不那么想啊,下午五点多,快六点的时候,刘合一行人终于返回到江滨市。
来到一家大酒店前,几个人下了车,刘合笑道:“各位辛苦,我安排大家吃一顿好的,作为一点补偿,请吧。”
一天下来的确很辛苦,不要说这帮坐办公室的干部。就连乡镇干部,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不过一帮人身累精神却兴奋,吕克峰连连摇头:“其实这顿饭应该我请的,跟在您身边学了太多东西。
在此之前还以为自己已经很强大,经过今天的学习才知道。差的远很远很远,您算得上是我的老师。”
大家都能感觉到,吕克峰此时此刻说这番话,的确是诚心实意。至于说未来啥样,那就不好说了。
连钱丽也一个劲儿说:“受益匪浅,的确受益匪浅。此前学的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总感觉是纸面上的意思。
但是走到农村去看到每一个村不同的情况,才理解这八个字的深层次含义。刘教授,我真的是受教了,能当您的学生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