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西汉支教指南 > 260270(第24页)

260270(第24页)

nbsp;nbsp;nbsp;nbsp;“既然是狗,就算再怎么龇牙咧嘴,也敌不过狼的,你放心吧。”稽粥转头吩咐了一句。

nbsp;nbsp;nbsp;nbsp;“行了,你们都下去吧。”

nbsp;nbsp;nbsp;nbsp;两个侍者行了一礼后就要出去,其中一个接过了她手中的襁褓,把小王子抱了过去。

nbsp;nbsp;nbsp;nbsp;“小心点。”林嫣然嘱咐了一句。

nbsp;nbsp;nbsp;nbsp;“是。”那侍者应下后,抱着小王子出去了。

nbsp;nbsp;nbsp;nbsp;“为什么我们汉匈两国都能友好,可引弓之民们却不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呢?”林嫣然有些不解。

nbsp;nbsp;nbsp;nbsp;“汉匈两国能友好,是因为我们匈奴是人,汉人也是人,可大月氏,你又能对一个连几岁孩子都不放过的部族说什么呢?”

nbsp;nbsp;nbsp;nbsp;“嫣儿,说句实话,我身上就流着大月氏人的血,可是我对他们并无温情,只有仇恨。”

nbsp;nbsp;nbsp;nbsp;“数十年来,大月氏人就像豺狗一样在草原上四处觅食,凡是弱小的部族,都受过他们的欺辱。”

nbsp;nbsp;nbsp;nbsp;“我们匈奴也一样,若非父单于的雄才大略,现在也没匈奴的好日子过。”稽粥拿过自己的佩刀,挂在腰间。

nbsp;nbsp;nbsp;nbsp;“可是……”,林嫣然依旧忧虑。

nbsp;nbsp;nbsp;nbsp;“嫣儿,我知道你最恨战争,可对于这群败类,我们就必须还以颜色。”

nbsp;nbsp;nbsp;nbsp;“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也必须把这群豺狗斩杀殆尽,赶尽杀绝,如此才能奠定草原的秩序,并维持住稳定的生活。”

nbsp;nbsp;nbsp;nbsp;稽粥走到她身边,与她说着最真切不过的心里话。

nbsp;nbsp;nbsp;nbsp;“你既心有筹谋,那我也只能支持了,你放心去吧,这家里的一切,我一定会料理好的。”林嫣然心知阻止不了,只能如此道。

nbsp;nbsp;nbsp;nbsp;“你是我的阏氏,我们草原的女主人,我自然是放心的。”

nbsp;nbsp;nbsp;nbsp;“对了,这次我和父单于出征在外,兀离会留在王庭镇守,若有什么不方便的事,只管吩咐他去做就是。”稽粥又嘱咐了一句。

nbsp;nbsp;nbsp;nbsp;“说来也奇怪,你是匈奴的王储,而兀离只是父单于的次子,为何是你跟着父单于出征,而他留守王庭呢?”

nbsp;nbsp;nbsp;nbsp;林嫣然的疑问在于,王储难道不比普通的王子更重要吗?如何就能颠倒过来,他上战场,而弟弟留下呢?

nbsp;nbsp;nbsp;nbsp;“因为在我们草原上是强者为尊。”

nbsp;nbsp;nbsp;nbsp;“这就好比狼群内部一样,如果外出捕猎时,狼王却不出战,那其他成员必然会质疑狼王的勇猛,进而挑战它的地位。”

nbsp;nbsp;nbsp;nbsp;“至于说让兀离留在家里嘛,那更简单了,说明他现在还不够格参与这等规模的战争,属于老弱妇孺那一类成员,自然要待在家里了。”稽粥解释道。

nbsp;nbsp;nbsp;nbsp;“这和我们汉人的习俗还真是不一样呢。”林嫣然若有所思。

nbsp;nbsp;nbsp;nbsp;“我知道,汉人讲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纵然是有道理的,但却不适应草原的规则。”

nbsp;nbsp;nbsp;nbsp;“弱肉强食,你争我夺,才是这片土地的常态,而战争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连我也厌烦这个,可为了生存,又不得不战啊。”

nbsp;nbsp;nbsp;nbsp;稽粥是王储,冒顿大单于也是精心培养过的,所以两种文化的不同他自然清楚,可也正因为清楚,才觉得无奈。

nbsp;nbsp;nbsp;nbsp;“要是什么时候能不打仗就好了。”林嫣然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忍不住期盼。

nbsp;nbsp;nbsp;nbsp;“会的,一定会迎来那天的。”稽粥心知不可能,但还是安慰了她一声。

nbsp;nbsp;nbsp;nbsp;“对了,还有一件事我没告诉你,乌孙这次也会策应我们。”

nbsp;nbsp;nbsp;nbsp;“猎骄也受了父单于的征召,应该不久就会到了,我记得他也挺喜欢汉人文化的,你让人准备些汉家的歌舞吧。”稽粥说道。

nbsp;nbsp;nbsp;nbsp;“好。”林嫣然对猎骄的印象不错,年少时,他们还曾约定过做朋友的,这次他要来王庭,她自然不会失礼*。

nbsp;nbsp;nbsp;nbsp;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nbsp;nbsp;nbsp;nbsp;此时远在南方的汉朝,也正不安稳着,内部诸侯王叛乱,刘盈派兵镇压,而朝堂上呢,各家的明争暗斗,也没停止。

nbsp;nbsp;nbsp;nbsp;先前张良说动了林清源,到底把晁错也带在了身边教导。

nbsp;nbsp;nbsp;nbsp;刚入太学的时候,贾谊之前和晁错闹过矛盾,还是为了袁盎,当时是贾袁两人走得近。

nbsp;nbsp;nbsp;nbsp;可如今袁盎投靠了窦漪房,成了外戚的附庸,贾谊自觉这人失了风骨,也就疏远了他。

nbsp;nbsp;nbsp;nbsp;至于晁错,他早已不是刚入太学的那个二世祖了。

nbsp;nbsp;nbsp;nbsp;这些年被老师张恢时不时的鞭策,又被送到儒家大贤门下去学‘尚书’,那还真是有长进,不止是学问,就连那狂妄自大的臭脾气都收敛不少。

nbsp;nbsp;nbsp;nbsp;他也确实是有才华,有脑子的人,知道自己这次能被太傅带在身边教导,是自己老师和儒家的叔孙通大人一起向留侯张良讨的人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