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齐了!”力能扛鼎的武状元声如洪钟。
晏珣的耳膜为之一震。
到了松江府之后,他抓紧时间检查船只、与水师将领一起检查武器军备,就连柴米油盐的后勤,全都一一细看。
终于汇聚齐所有参与下南洋的人,开始这趟盛大的行程。
和这次的规模相比,之前去倭国签订马关条约,真的就是一家老小家门口一游。
王衡以国子监监生身份被征为起草文书告示的“舍人”。
他看到辽阔的大海并不陌生。
当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是从太仓港出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仓王家是丝绸大户,发家靠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谢秉忠不由自主的发出笑声。
《世宗实录》说他家是大海盗的后台,事实上不是谢家想做海盗,而是历史渊源,让身在余姚的谢氏家族跟“外越”有剪不断的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在永乐年间,船队中有很多方国珍水师旧部。
这些人本来是上岸从良的“外越”,让他们出海重操旧业,如同蛟龙出海、所向披靡。
徐璠站在谢秉忠身边,听到耳边的笑声,啧啧两声:“以后你们就弃暗投明了。”
谢秉忠意气风发,笑着不跟徐璠计较。
现在的外越,其实早就没有当年的威风。
因为红毛番来了。
从前外越们横行南洋做海盗、甚至在海岛自称国主。
爪哇和马来附近的岛国,都有他们建的小国家。
汪直自称“大宋国徽王”,也是跟前辈们学的。
但红发番的到来,抢占了他们的地盘、破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
现在大明要恢复对南洋藩属国的控制,对这些人来说也是机遇。
汪德渊也在船上,他就是主动请缨的兵部郎中。
“这种大事,少了我肯定不完美。”这是汪德渊的想法。
船上各部的文武官员都有,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让人单独率领一队出访。
“抚绥四方,德化四夷。”
“游子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
“南洋诸岛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一部分。”
《明报》这一两年不断的宣传,这些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喜欢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